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夏邛镇

地名:夏邛镇隶属巴塘县
行政代码:513335100代码前6位:513335
行政区域:四川省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长途区号:0836 邮政编码:627650
车牌代码:川V行政级别:镇
人口数量:约2.06万人
下辖地区:1个社区、13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夏邛镇,“夏邛”,为藏语“大鹏”的译音,因镇政府驻地坐落在形如大鹏的平畴沃土大坝中,故名。

基本介绍:

夏邛镇,巴塘县府所在地

513335100001121夏邛镇区

513335100201122孔打伙村

513335100202220坝伙一村

513335100203220四里龙村

513335100204220巴邛西村

513335100205122泽曲伙村

513335100206122拉宗伙村

513335100207220下桑卡村

513335100208220架炮顶村

513335100209220茶雪村

513335100210220生崩扎村

513335100211122孔打伙二村

513335100212122曲戈西村

513335100213

+查看详细夏邛镇概况>>

荣誉排行:

2014年7月,夏邛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历史沿革:

古代时期,夏邛镇境域属巴塘土司管辖。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土归流、巴安建县后为中路保正。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设同化镇。

1958年,改为城关区公所。

1979年,改为巴中区。

1984年,地名普查时改为夏邛区。

甘孜藏族自治州博物馆
夏邛社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藏语,意为“大鹏”,故名。2005年,增设夏邛镇社区居委会至今。…[详细]

坝伙村

坝伙村:耕地218亩,户数69户,251人。…[详细]

四里龙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藏语,意为“得到种子的村”。解放后,设立四里龙行政村。1960年5月,巴塘县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四里龙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四里龙…[详细]

巴邛西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藏语,译为“小巴塘”,即小巴塘之意。2020年设立巴邛西村委会至今。…[详细]

泽曲伙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藏语,意为“泽曲家住此地”。解放后,设立泽曲伙行政村。1960年5月,巴塘县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泽曲伙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泽曲伙…[详细]

拉宗伙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藏语,意为“拉宗家住此地”。解放后,设立拉宗伙行政村。1960年5月,巴塘县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拉宗伙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拉宗伙…[详细]

下桑卡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藏语,意为“荒凉的桥边”。解放后,设立下桑卡行政村。1960年5月,巴塘县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下桑卡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下桑卡生…[详细]

架炮顶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藏语,译为“宽阔地”。2020年增设架炮顶村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茶雪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藏语,意为“温泉”。解放后,设立茶雪行政村。1960年5月,巴塘县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茶雪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茶雪生产大队、茶雪…[详细]

生崩扎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藏语,意为“天亮了”。解放后,设立生奔扎行政村。1960年5月,巴塘县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生奔扎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生奔扎生产大…[详细]

孔打伙二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藏语,意为“部落先祖之名及排序第二的村”。…[详细]

洛布通顶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洛布通顶村是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夏邛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独角龙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意为“传说古代这里住着一只独角龙”。解放后,设立独角龙行政村。1960年5月,巴塘县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独角龙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详细]

江巴顶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藏语,意为“旱菜坡”。解放后,设立江巴顶行政村。1960年5月,巴塘县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江巴顶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江巴顶生产大…[详细]

到夏邛镇必去著名景点

夏邛镇相关名人

夏邛镇特产与美食
夏邛镇民俗文化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