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龙山镇 | 隶属:苍溪县 |
行政代码:510824123 | 代码前6位:510824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39 | 邮政编码:628400 |
车牌代码:川H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69.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4万人 |
人口密度:约34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5个社区、21个行政村 |
因场镇老街建在沿山蜿蜒而上的石板路两旁,原戏楼鸡市口为“龙头”,老街为“龙身”,仰钟寺为“龙尾”,故名“龙山”。
基本介绍:
龙山镇位于大巴山南麓,苍溪县东部,地处广南巴三市交界处,距县城92公里,辖区面积100.5平方公里,现辖37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6万。是全国庭院经济“六个一+三配套”的发源地,中国西部最大的珍稀苗木生产基地、交易市场、物流中心,首批省级试点小城镇,省环境优美镇,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省百镇建设试点镇。龙游苍山,灵凤还巢,龙山镇以农工商三驱合力,坚持“生态立镇、产业富镇、商贸兴镇、文化强镇”的发展思路,迈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坚实步伐。
荣誉排行: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龙山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历史沿革:
晋朝在龙山设立驿站;清宣统二年(1910)为龙山乡;1933年6月红四方面军在青石垭建立乡苏维埃;1935年至1949年先后属龙彭乡(联保)、双龙乡;1951年成立龙山乡;1958年10月改为龙山人民公社;1984年复名龙山乡;1992年与柏杨、金斗、鞍子3乡合并置镇。
1994年复置柏杨乡。
1997年10月,复置金斗、鞍子2乡,龙山仍为镇,并沿用至今。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该社区位于龙山镇场镇内,社区遂借取镇名为名。…[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金斗寨位于该社区,社区借取寨为名。2005年乡镇建制调整将原金斗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龙山镇,成立金斗社区。2020年乡镇村级建制调整同意保留金斗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鞍子梁位于该社区境内,社区遂借取梁为名。…[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柏林垭,清末杨姓人家在此修庙兴场更名柏杨垭。…[详细]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迎宾路位于该社区,社区遂借取路名为名。2009年“龙山社区”撤分为龙山社区、迎宾路社区。2020年乡镇村级建制调整同意保留迎宾路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境内有文庙梁、柏杨树小地名,新村取‘文’、‘柏’二字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境内南阳岭,原有一供奉南阳大澄禅师的寺庙,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龙角寨其山形似龙角,十分美观,故名。晋朝在龙山设立驿站;清宣统二年(1910)为龙山乡;1935年至三十八年先后属龙彭乡(联保)、双龙乡;1951年为…[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境内有董永山。为传颂董永之孝道,建有董永庙、董永碑、董永坟以及槐荫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境内有一大槐荫树,故名。晋朝在龙山设立驿站;清宣统二年(1910年)为龙山乡;1935年至1949年先后属龙彭乡(联保)、双龙乡;1951年为槐荫村,…[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1955年为全县第一个合作社,喻为开路先锋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翔凤寨位于该村境内,传说其山形若展翅凤凰,原建过寨子,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长梁嘴(为一较大山梁上凸起的山嘴)位于该村境内,村借其名。…[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一巨石,壁立于山岭,故名。历史得名,2020年乡镇村级建制调整同意保留立石村村名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牟坪位于该村境内,据传因此坪附近山上常有牛鸣,人称牟牛山,又称因很早以前曾设置过大牟县(现无考)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兴隆山下有五个角,寨门下面红旗飘,因此名为”五星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境内有凤凰山曾建一寺庙,内供灵官神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水池垭位于该村境内,其山垭有一终年不竭的水池,村以垭名。…[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此寨明末被义军破后,仅有母、胡男女各一幸存,始称母胡寨,后来结成良缘,传为佳话,故称美福寨,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金虎村、凉桥村合并,新村取“金”、“桥”二字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境内有座宝宁观,内供诸神像,祈百灵显圣,以保四方安宁,又因建于形若珠宝的山顶;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跃进时期此处生活较为幸福,此名寄托了当地群众希望拥有美好生活的愿望,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塘山寨位于该村境内,塘山寨古为山寨,其下有三角塘,村以寨名。…[详细]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为分水村和茨林村合并而得,两村四处同一地带,周边绿植茂盛如墨玉一般,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龙宝村是原八一村和新场村合并而成,因为紧靠龙山场镇鸡屎坎,鸡屎坎处设有个保(宝)管室,故取名为龙宝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4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双山村、灵钟村合并,新村取“双”、“灵”二字得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