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奔都乡 | 隶属:得荣县 |
行政代码:513338204 | 代码前6位:513338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36 | 邮政编码:627950 |
车牌代码:川V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34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445人 |
人口密度:约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1个行政村 |
奔都乡,因乡政府驻奔都村而得名。
基本介绍:
奔都乡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辖乡。1958年置奔都乡,1973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
奔都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3公里,东与云南省相邻。面积349平方公里,人口0.2万。辖奔都、莫木(上、中、下)莫金、奔色、呷色、木格、沙中、得龚、纳莫、甲英、俄木学13个村委会。
奔都乡农业主产玉米、青稞、石榴。产虫草、贝母、黄芪、雪莲等名贵药材。有熊、豹等野生动物,民族工艺品有竹编、土陶。
历史沿革:
1958年,设奔都乡。
1973年,乡改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藏语,意为“神山的交汇处”。1984年复乡同年设立奔都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子周围有沙中古堡残迹,故而得名沙中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藏语意为“神仙居住的地方”。1983年成立后村民委员会后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藏语,意为“神仙待过的地方”。1984年成立村民委员会后沿用此名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藏语,意为“神仙待过的地方”。1984年成立村民委员会后沿用此名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藏语,意为“群众热情好客”。1984年成立村民委员会后沿用此名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藏语,意为“第一个有土地的村寨”,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藏语,意为“神山脚下的村庄”,故名。1983年成立后村民委员会后沿用至今。…[详细]
藏语,意为“新修的水沟”,故名。1983年成立后村民委员会后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藏语,意为“金色的草坝”。1984年恢复奔都乡同年设立奔色村村民委员会,没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地处木格古寺遗址下面。1983年成立后村民委员会后沿用至今。…[详细]
树椒是得荣县特有的一种无污染的大众化绿色食品,—般在3月份开花结果,4月份采摘青椒,7月份陆续成熟,可持续采摘到12月份,亩产一般能达到800公斤。得荣树椒,也称“树海椒”,四川省得荣县特产,中国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