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宜东镇 | 隶属:汉源县 |
行政代码:511823103 | 代码前6位:511823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35 | 邮政编码:625300 |
车牌代码:川T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96.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47万人 |
人口密度:约25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4个行政村 |
宜东镇,原名泥头场、泥头驿,是千年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后根据谐音为宜东,因此得名。
基本介绍:
汉源县辖镇。清设典史衙门,后置乡。民国初置佐署,1936年置镇,1956年置宜东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40.2公里。面积96.3平方公里,人口1.6万。九(襄)宜(东)公路过境。辖茂盛、天刚、长荣、富乡、海银、银安、新市、关华、广安、大安、群安、众安、永定13个村委会。境内有林地、草场10万余亩,煤炭、硫铁、铅锌矿藏等自然资源。乡镇企业有发电、采矿、建筑、运输等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薯类,兼产梨、苹果、花椒、大白豆。
历史沿革:
唐朝时期,宜东镇境域析黎州置飞越县,川西节度使王健,为节制沈、冷土司筑三交城,设驿于此。
清康熙年间(1661至1722年),设宜东场,置佐署。
民国时期,改宜东镇。
1949年,设宜东乡。
1958年,乡改公社。
1984年1月,公社改乡。
1992年9月,乡改镇。
2019年12月11日,撤销三交乡和梨园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宜东镇管辖。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天罡池位于该村境内,村名遂借取其名,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寄托了当地群众希望长河坝繁荣的愿望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2012年村级建筑调整河坝村并入永和村,取永、河二字为新村村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取广大群众安居乐业之意,故名。解放前命名沿用至今,1952年为大安村,属宜东镇太平乡,1956年太平乡并入宜东乡,属宜东乡,1958年10月改为宜东公…[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因境内有座永定桥,村名借取桥的名称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该村位于关沟,并且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意指当地人民希望穷乡变富乡之意,故名。解放前为宜东镇辖,解放后为富乡村,属宜东乡,1958公社化与天刚、茂盛为一管理区,1962年析出置富乡大队,19…[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境内有小海子、银厂沟两处地方,村名取“海”“银”二字得名海银,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旧时此地森林资源丰富,曾设有关森林采伐的管理机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前此地树木少果树,后境内群众新种植大片果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旧时曾在此地依海子(即水塘)建木亭,供行人小歇,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此村为汉源与荥经、泸定三县交界地段,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解放时境内有几株大树,故名。解放前为宜东镇下辖九保,解放初为三江乡大树村,1958年为三江公社大树管理区,1962年为大树大队,1981年3月,改为梨…[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旧时修建的三江寺在村境内,村名借取寺庙名称为村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