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堵格镇 | 隶属:会东县 |
行政代码:513426102 | 代码前6位:513426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34 | 邮政编码:615200 |
车牌代码:川W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7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08万人 |
人口密度:约14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0个行政村 |
清光绪时,吉禄二土司各据一地,以过路箐垭口为界,人难通地,故称堵隔,后将隔字写成格。故名堵格。
基本介绍:
会东县辖乡。原属会理县鯵鱼区鱼格乡,1952年置堵格乡,1958年与火山乡合并建堵格公社,1966年更名红旗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26公里。面积77平方公里,人口0.8万。会(理)葫(芦口)公路过境。辖堵格、羊槽、赊租、菩萨箐、小村子、五省庙、团圆、切路、火坪9个村委会。以牧业为主,是省、州、县半细长羊改良重点乡。现已成为省、州半细毛羊改良育种场地。农业主产马铃薯、玉米。种植蔬菜、苹果。
荣誉排行:
2020年9月,堵格镇入选四川省第四批省级森林小镇。
历史沿革:
会东县建县前,今堵格镇境域属会理县鲹鱼区鱼格乡。
1952年7月,析会理县、巧家县设立会东县;境内分别设立堵格乡、火山乡、坪塘乡,均属会东县新堵区。
1955年,撤销新堵区,堵格乡、火山乡、坪塘乡划归鲹鱼区。
1958年,撤乡改公社,原堵格乡、火山乡合并设立堵格人民公社,原坪塘乡改设为坪塘人民公社。
1966年,堵格人民公社更名为红旗人民公社,坪塘人民公社更名为上游人民公社。
1981年,由红旗人民公社分设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社区位于堵格镇政府所在地,故名。2020年5月13日,村级建制调整时,撤销堵格村1组和2组,新设立堵格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指原堵格乡。2020年5月13日,村级建制调整时,合并原堵格村3组和羊槽村,设立新的堵格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传两百多年前,此坪已烧荒垦殖,故名。原属堵格乡管辖。2013年4月9日,撤乡建镇后属堵格镇管辖。…[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此村龚、罗、高三姓团团圆圆,和睦相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清时汉人向此地彝族头人租种土地,常欠地租,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森林茂密,过去常发生山火,故名。原属火山乡管辖。2013年4月9日,撤乡建镇后属堵格镇管辖。2020年5月13日合并原小弯子村、白果村和火山村2、3…[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半山有地下水浸出,植被茂盛,故名。原属火山乡管辖。2013年4月9日,撤乡建镇后属堵格镇管辖。2020年5月13日合并原切路村和半箐村,设立新的半箐…[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3个坪子,故名。原名刘家坪大队。属原坪塘乡管辖。1981年更名为三坪大队。2013年4月9日,撤乡建镇后属堵格镇管辖。…[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岩洞内有燕子筑巢而居,故名。原属火山乡管辖。2013年4月9日,撤乡建镇后属堵格镇管辖。2020年5月13日合并原刷把村、燕子岩村和火山村1组,…[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指当地原乡政府---坪塘乡政府。2020年5月13日村级建制调整时由原放马坪村和戚家湾村合并而新设立为坪塘村。…[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彝语,意为优秀的少数民族。2020年5月13日,村级建制调整时,合并云南村和黑塘村,设立普卓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