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木城镇 | 隶属:夹江县 |
行政代码:511126107 | 代码前6位:511126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33 | 邮政编码:614100 |
车牌代码:川L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09.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96万人 |
人口密度:约27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2个行政村 |
木城镇,清顺治三年(1646年)明副将周鼎昌曾于此架木为城,打败张献忠部起义军,故名木城。
基本介绍:
木城镇古名南安镇,1646年改名木城。位于夹江县城西北,距县城仅12公里,东畔青衣江与迎江隔江相望,南邻南安、龙坨乡,西接华头镇、歇马乡,北连洪雅县三宝镇。幅员面积31.15平方公里, 辖15个行政村、109个农业社,1个街道社区、9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7682多人。全镇具半山半坝地貌特征,林业资源较为丰富,主产水稻、黄花、茶叶等,奶牛、獭兔已具有一定规模,以陶瓷为主的工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
2024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530万元,增长10.2%,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823万元,固定资产投资5100万元,完成招商引资10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277元,增长15%。
历史沿革:
1940年,设木城乡。
1952年,分出木城场、镇。
1958年,并人木城公社。
1961年,析置木城镇。
1992年8月13日,木城乡并入木城镇。
2024年9月4日,撤销南安乡、龙沱乡和迎江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木城镇管辖。
区划代码:~0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修建有蓝氏祠堂,呼为蓝坝,后改蓝为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00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该地位于青衣江边,境内有五里渡口,遂借渡口名为名。…[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村所在的山形似大旗,故名。民国时期属洪雅县天地乡,为十八村、特别堡。解放后划入夹江,1958年公社化时取名大旗大队。文革期间取名大旗大队,1981年…[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建有一座太平寺庙,故而得名。文革期间取名为红坪大队。1981年11月10日命名为太平大队,1984年4月改大队为村。1992年撤乡建镇更名为太…[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境内有一条小河水从山上流下,为山泉水,因此得名泉水河,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境内原有一棵百年银杏树,俗称为白果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时期,境内山岗上有座五显庙,起初称为大五显岗,后更名为五显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根据美好寓意命名。当地群众希望永远保持友谊共同发家致富,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三国蜀汉时期,诸葛亮在千佛岩点将台发兵南征孟获之时夜观星象,遥望西方,看见群星闪烁,故得名群星,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境内原有一座寺庙名香炉寺,在明末时张献忠将寺庙烧毁,仅存一石刻大香炉,得名石香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迎江村位于青衣江江边,迎江建村,故名。2024年撤村并组,撤销大桥村、郭坪村、双龙村和东岳村村民委员会,设立迎江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寓意当地群众联合起来共同兴旺发达,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境内有戴庙,以加强文治,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礼乐教化等,故而得名修文,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寓意新村永远兴旺发达之意,故名。民国时期属南安乡管辖,归十、十一保区。1953年划为南安乡八-十六保,成立和平乡。公社化后,一直随和平公社建制。文革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