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红桥镇 | 隶属:江安县 |
行政代码:511523101 | 代码前6位:511523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31 | 邮政编码:644200 |
车牌代码:川Q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48.4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89万人 |
人口密度:约39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1个行政村 |
原名梅花镇,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队曾在辖区内与国民党反动派顽强作战,余泽鸿在古伏台与国民党反动派激战,歼灭了几十名敌人,红色文化浓厚,为了传承红色文化缅怀革命先烈,因而将梅花镇更名为红桥镇。桥指跨晏江河里的梅里桥。
基本介绍:
红桥镇位于江安县最南端,北面紧靠国家4A级风景区蜀南竹海,与长宁、兴文两县交界,与兴文县玉屏集镇仅一河之隔。红桥镇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商贸繁荣,自古为川南出滇黔的重要通道,也是川南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城镇。素有“川南咽喉重镇”和“小台湾”之称。幅员面积48.45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189公顷。辖义和、联盟、石岗、解村、水河、石滩、两江、红色、公益、五阁、龙君、对角、灰窑、均田、德禾15个行政村和一、二社区两个居民委会。集镇区面积约1.7平方公里。人口约3万余人。
【区位优势】红桥镇位于江安、兴文、长宁三县交界,地处珙县悬棺、蜀南竹海、兴文石林“三绝”之中心位置,自古有“
荣誉排行:
2015年4月,被命名为2014年度四川省省级生态乡镇。
2014年7月,红桥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历史沿革:
宋元丰四年(1081年)至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名梅岭堡。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改为梅桥里。
清宣统三年(1911年),改为梅共镇。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梅花镇。
1992年,梅花镇与元田、五谷2乡合并为梅花镇。
1994年9月,更名红桥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红桥镇镇政府驻地位于该社区,社区遂借取镇名为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群众团结和睦,此名寄托了当地群众希望美好生活的愿望。…[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红色指红色精神,抗美援朝时期,村内有一入伍军人在战争中牺牲,为纪念其保家卫国的行为遂取名为红色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红桥河由此地穿境而过。建国前属梅花镇辖。1950年置园田乡。1958年公社化时,园田乡改园田公社。村名水河大队,属园田公社辖。1978年撤区并社,园田…[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红桥河和梅硐河流经此地汇合为淯江河,村名遂取两条河流之意为两江。…[详细]
五阁村:位于红桥镇东南部,人口1698人,9个村民小组,504户。…[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有两个菱角相对称的角,山对面有一石灰岩平地凸起,山顶有个垇,形成一对角,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梅岭山位于该村境内,村名遂借取山名为名。…[详细]
龙君村:位于红桥镇南部,人口1917人,9个村民小组,508户。…[详细]
灰窑村:位于红桥镇西南部,人口2059人,12个村民小组,528户。…[详细]
解村:位于红桥镇北部,人口1167人,5个村民小组,275户。…[详细]
均田村:位于红桥镇西部,人口2187人,9个村民小组,520户。…[详细]
德禾村:位于红桥镇西部,人口2126人,7个村民小组,623户。…[详细]
红桥磕粉产于江安县的红桥镇,它选用优质糯米为原料,经过浸泡、冲淘、磨浆、分离粉碎等十余道工序精制而成。红桥磕粉可用水煮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