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石永镇 | 隶属:邻水县 |
行政代码:511623115 | 代码前6位:511623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26 | 邮政编码:638400 |
车牌代码:川X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46.8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99万人 |
人口密度:约63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4个社区、8个行政村 |
石永原名石稻场,因在乱石密布的荒野上垦荒造田种水稻,建集市而得名。1940年,石稻乡与永兴乡合并称为石永乡。
基本介绍:
石永镇位于邻水中东部,幅员面积46.86平方公里,辖11个村、1个居委会,136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34991余人。有耕地面积23000余亩,林地面积4790余亩,境内最高海拔872米,最低海拔385米。公路交通纵横交错,全镇交通便利,与柳塘、荆坪、古路、同石、兴仁都有通乡公路连通,镇内通乡公路40公里,通村公路45公里。邻垫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省道304线横穿南北,且基本实现了硬化或黑化,形成了连接村镇的公路交通网络,群众出行较为便捷。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境内有全县第一座中型水库万秀桥水库,于1977年4月动工,经过数万邻水人民16年艰苦奋战修建而成的全县最大水利工程,现控制灌溉着全县11个
历史沿革: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设石稻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为石永乡,辖石稻、永兴2乡。
1958年,改石永乡公社。
1984年,改石永乡。
1994年1月,乡改镇。
2019年12月,撤销同石乡和古路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石永镇管辖。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乱石坡上种水稻,故名。石为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稻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籽实叫稻谷,去壳后叫大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场为适应某种需要的…[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金山寨村和狮子坝村合并,取金山寨村和狮子坝村的第一个字组合而成,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同即原同心乡、石即原石龙乡,两乡合并时取用前一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垫江县通往邻州城(今邻水城)的官道上有个建在岩口边的驿站,当地人叫古路口,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境内有一处如鼓耸立的台地,曾经建有山寨,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境内曾有几家人在石坡上联合建一集市,得名石合场,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有兄弟三人用土白布买一山坡名布山,后误传为铺山,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坡地,且邓姓居民较多,故名。1958年公社化时组成9管理区,1962年改为九大队,1981年更名为邓家坡大队,1984年改为邓家坡村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开阔平坦的山梁,且种植有草药红花,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多年前有一个名叫唐万秀的出资在境内修建一座石拱桥,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境内岩边原有供南极仙翁的天台寺,故名。1958年公社化时组建成丰收管理区,1962年为三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天台寺大队,1984年将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前有一位地主在此地建房,在地窖埋了几锅银子,得名黄瓜园,村以此得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