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茸木达乡 | 隶属:壤塘县 |
行政代码:513230206 | 代码前6位:513230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37 | 邮政编码:624300 |
车牌代码:川U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31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388人 |
人口密度:约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4个行政村 |
茸木达乡原名为“日隆”,为避免与小金县日隆乡同名,更名为茸木达。
基本介绍:
壤塘县辖乡。1960年置日隆乡,1966年改胜利公社,1978年更名茸木达公社,1981年置茸木达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与青海省接壤,距县府30公里。面积316平方公里,人口0.1万。阿壤公路过境。辖茸木达、巴生、甲拉、啄昆、牙格车、洞窝、学尔盖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青稞、小麦、豌豆、蚕豆、马铃薯。牧业以牛、马、羊为主。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棒托寺石经。
文化旅游:
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壤巴拉棒托石刻公园成立于2017年4月,位于壤塘县茸木达乡,现存文物包括喇嘛塔与石刻藏经两部分。棒托石刻公园旅游景区位于壤塘县北部茸木达乡以北则曲河畔,距县城32km,区内棒
棒托寺坐落在阿坝州壤塘县茸木达乡则曲河畔,距县城32公里。棒托寺藏语意为“草坝上的寺庙”,顾名思义寺庙周围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古刹经幡猎猎,香客络绎不绝。寺庙背靠瞻巴拉山,面对象山和大渡河支
甲拉寺大经堂位于壤塘县茸木达乡甲拉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甲拉寺大经堂为壤塘县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949年,属阿西部落。
1960年,设日隆乡。
1966年,改为胜利公社。
1978年,更名茸木达公社。
1983年,公社改茸木达乡。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茸木达村后山山顶有座碉堡。“茸木达”系藏语,译意为“堡垒沟口”,因处于碉堡群沟口而得名,解放前茸木达乡村有一个叫果洛部落,该部落来自于青海省莲宝叶则,…[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地名最早是一位青海省过来朝佛的人,当天到此地时天黑了就睡觉了,第二天醒后发现此地四周全是山,就取名叫啄昆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当地方言将“四个寨”翻译为巴尔依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藏语音译翻译而来,名为新村的意思,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