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玉津镇 | 隶属:犍为县 |
行政代码:511123100 | 代码前6位:511123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联系电话:0833-4223170 | 邮政编码:614400 |
车牌代码:川L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71.1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4.12万人 |
人口密度:约1983人/平方公里 | |
办公地址:犍为县玉津镇南街220号 | |
下辖地区:14个社区、4个行政村 |
以宋诗人陆游“玻璃江上送残春,叠鼓催颿过玉津”题咏犍为诗句命名。
基本介绍:
玉津镇,隶属犍为县,位于岷江下游西岸,东与玉屏镇和龙孔镇毗邻,南与孝姑镇接壤,西与清溪镇相襟,北与石溪镇和舞雲镇为邻。玉津镇是县城所在地,总面积71.19平方千米。全镇现辖新貌、凯旋、柏杨、爱国4个村36个村民小组和塘坝、凤凰、凤岭、学府、西街、漱玉、玉津、南盐、互和、联合、铜高、河朱、瑞雪、和风14个社区195个居民小组。
后蜀明德三年(963年)即为犍为县治所,后屡经迁徙,明洪武四年(1371年),县治从惩非镇(今清溪镇)迁回现地至今。清末名城厢镇,民国时为中城镇和旗高乡辖范围。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旗高乡并入中城镇,1951年更名为新城镇,为适应土地改革的需要,全镇分置为1镇
荣誉排行:
2021年10月,玉津镇被评选为2020年四川省基层治理示范街道。
2014年7月,玉津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玉津镇联系电话:0833-4223170
历史沿革:
后蜀明德三年(936年),即为犍为县治所,后屡经迁徙。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县治所从惩非镇(今清溪镇)迁回后再也未变动过。
先后作县治所700余年历史。
民国时为中城镇(民国初更名)和旗高乡辖范围。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实行联保制,旗高乡并入中城镇,并由原40个保调整为28个保。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为一区区署驻地。
1951年3月,更名新城镇,为适应土地改革运动的需要,全镇分置为1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风岭街位于该社区,社区遂借取街名为名。前生为凤岭街居委会。2002年10月,将凤岭街居委会、梧荫街居委会、天生园街居委会合并成立为凤岭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犍为一中、犍为外校等学府都在此社区范围内,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社区地处玉津镇西面,故名。前生是西街、北街、龙池街、书田街、圣泉街居委会,2001年下半年撤消西街、北街、龙池街、书田街、圣泉街居委会,成立西街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玉津镇镇政府驻地位于该社区,社区遂借取镇名为名。…[详细]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圣泉漱玉位于该社区,社区遂借取景名为名。…[详细]
区划代码:~00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社区居民委员会辖区内有南盐路,社区遂借取路名为名。…[详细]
区划代码:~008,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凤凰山位于该社区,社区遂借取山名为名。1958年属新城公社,1962年属安乐公社,1984年属安乐乡,1992年撤乡并镇后改为凤凰村归为玉津镇管理,2…[详细]
区划代码:~009,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解放前属民国,原村名袁村坝,在1945年钟林书、周德元、龙乾坤等几个大户,长期发生矛盾,纠纷、不团结,后经王心元和一个经商人李胜全等调解,化解矛盾,大…[详细]
区划代码:~01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沿用瑞雪村之名,社区遂借取村名为名,意为瑞雪兆丰年之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01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以前由牟家林等几个地名合并取名为联合,意为大家结合在一起,联合起来同心协力之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01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境内有铜鼓顶,高家营地名,各取首字。1950年属安乐乡,1958年属新城公社,名中心大队,1962年属安乐公社,沿用旧名,1984年复建安乐乡,更名为…[详细]
区划代码:~015,城乡分类代码:123,为特殊区域。
塘坝社区是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玉津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1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社区居民委员会驻地位于河口、朱石滩,各取首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01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解放前,因黄旗坝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被饱学之士将黄旗四村分别冠以:和风、祥云、甘雨、瑞雪,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爱国,意为热爱自己的国家,故名。1950年建村时名回龙村,属解放乡。1956年并乡时属塘坝乡,沿用旧名。1958年尖山村并入该村,更名为爱国大队,属塘…[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意为焕然一新的新容貌,故名。解放前是东兴乡的第十保,解放后,建政时更名为石龙村,属东兴乡。1958年公社化时更名为石龙大队,属下渡公社,1984年恢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凯旋意为战胜归来之意,故名。1950年建政时得名凯旋村,属下渡乡。1958年公社化时更名为凯旋大队,属下渡公社。1984年下渡公社复名下渡乡,更名为下…[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柏杨沟位于该村境内,村名遂借取沟名为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