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坝苗族乡 | 隶属:兴文县 |
行政代码:511528200 | 代码前6位:511528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31 | 邮政编码:644400 |
车牌代码:川Q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12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34万人 |
人口密度:约18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1个行政村 |
大坝苗族乡因大渔洞、小渔洞包围宽阔的大坝而得名。
基本介绍:
大坝苗族乡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距县城25公里,东接麒麟苗族乡,南接壤云南威信县旧城镇,西连九丝城镇,北靠石海镇和仙峰苗族乡。幅员面积128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1个社区,149个社,有农户7860户,28540人,其中苗族1037户,4347人,
海拔在420米—1056.5米之间,年均温度18.8℃,年降雨量1356毫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光照适中。属低山地貌,有少量平坝。
-
自然资源
水资源:有大渔洞、小渔洞、洞河三条主要河流;
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磷、硫铁矿、高铝矿等。
土地资源:有耕地面积16045亩,其中:田9680亩,土63
荣誉排行:
2021年7月,大坝苗族乡被命名为2018—2020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大坝高装之乡)。
文化旅游:
红军长征纪念碑位于兴文县大坝苗族乡朝阳村2组,小地名尖山子,距离兴文县县城26公里。1935年2月3日,红军长征时,红一军团突破敌军三道防线,从叙永、金鹅进驻大坝宿营,林彪的军团部驻于大坝关
沙坝红军烈士纪念碑位于兴文县大坝苗族乡沙坝村,小地名柏杨坡,距离兴文县县城31公里。1935年2月5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从大河至大坝,兵分两路前往云南扎西(今云南威信),其中一路是红一军团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叙永七区。
1951年,划归古宋县等四区。
1958年,属大坝公社。
1959年,并入叙永县。
1983年,划归兴文县。
1984年,改大坝区。
1992年,区改镇。
2006年,与沙坝苗族乡合并为大坝苗族乡。
晏州社区是大坝苗族乡唯一的社区,管辖范围基本为原来大坝镇的老街区,社区下瞎4个居民小组,社区有人口3486人,我乡的金融和商业集散地,也是我乡城镇人口…[详细]
平寨村属我乡二半山区村,2017年脱贫村,全村人口1588人,其中贫困户人口450人,下属有8个生产小组。经过2017年脱贫攻坚,该村道路全部硬化,连…[详细]
小寨村属我乡二半山区村,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2018年脱贫村,全村人口1881人,贫困人口有543人,经过脱贫攻坚,该村道路全部硬化,连户路贯通各户,…[详细]
龙塘村属我乡二半山区村,2015年脱贫村,全村人口1970人,其中贫困户人口132人,下属有13个生产小组。经过2015年脱贫攻坚,该村道路基本硬化,…[详细]
红旗村属于城乡结合部村,紧邻乡集镇,和省道,交通便宜,全村人口2096人,有个生产8个小组,经济相对发达,经济形式以商业贸易和外出务工为主,辖区内城乡…[详细]
朝阳村紧挨我乡社区集镇,交通便宜,人员流动量大,全村有11个生产小组,人口2410人,该村土地资源丰富,坝区平田基本承包流传,有占地2000多亩的红旗…[详细]
建国村属我乡政府所在村,2014年脱贫村,全村人口2388人,其中贫困户人口65人,下属有11个生产小组。该村属于城乡结合部村,从全乡来看经济相对发…[详细]
柏坳林村属我乡二半山区村,位于大坝乡西南方,紧邻云南威信县的主干道,有13个生产小组,苗汉杂居。该村是2018年脱贫村,全村人口1920人,其中贫困人…[详细]
芭茅湾村属我乡二半山区村,2017年脱贫村,全村人口1142人,下属有6个生产小组。经过脱贫攻坚,该村道路全部硬化,连户路贯通各户,新的党群中心开展便…[详细]
古佛台村属我乡高山地区村落,属2018年脱贫的贫困村,人口903人,其中贫困人口为284人,有5个生产小组。该村地势较高,平均海拔在1000以上,由于…[详细]
四龙村是进入大坝苗族乡的第一个行政村,人口1785人,下属有8个生产小组。辖区内有矿山企业三个,包括两个采石厂,一个硫金沙厂,另外还引进的投资石海洞天…[详细]
沙坝村是我乡人口最多的大村,是原沙坝乡合并而来,所以人口多,人口有2936人,有13个生产小组,2015年的脱贫村,全村95户贫困户。该村的经济主要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