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天穆村 | 隶属:天穆镇 |
行政代码:120113100204 | 代码前6位:120113 |
行政区域:天津市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长途区号:022 | 邮政编码:300400 |
城乡分类:主城区 | 分类代码:111 |
车牌代码:津 | 行政级别:村 |
明、清为漕运要冲,以姓氏得名穆家庄。1950年与天齐庙村合并,改名天穆村。
天穆村位于北运河左岸、京津路两侧。明代洪武、建文年间,有浙江钱塘(今余杭)人穆重和从南京随燕王朱棣北狩燕京(北京),后落户直沽小孙庄,遂称穆家庄。天齐庙村由河南入单姓建于嘉靖年间(1523—1566),后因建天齐庙而得村名。数百年间,两村陆续迁入周、刘、赵、龙、时、李、张、高、丁、马、黑、王、乔等姓,到1997年达到292个姓氏,多来自浙江、河南、江苏、山东、河北,主要是回族。1949年,穆庄子有784产,仅8产汉民。1951年两村合并,村名取两村首字,故名“天穆”。
天穆村因系为回族聚居区,一直保留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明清以来,村中以漕运为业的船工和赶马车陆路运输的入较多。据《津门保甲图
天穆村附近有天津万源龙顺度假庄园、北辰公园、天津食品街、天穆清真北寺、前堡生态旅游特色村、杨连弟烈士纪念馆等旅游景点,有贴饽饽熬小鱼、徐堡大枣、天津烧饼、天津龙须面、荸荠扁洋葱、清炸鸡卷等特产,有上蒲口同乐高跷、津门法鼓·刘园祥音法鼓会、北仓随驾狮子、穆氏传统戏法、王秦庄同议高跷、宜兴埠永长高跷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