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巴里坤镇 | 隶属:巴里坤县 |
行政代码:650521100 | 代码前6位:650521 |
行政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02 | 邮政编码:839000 |
车牌代码:新L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4.8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74万人 |
人口密度:约116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4个社区 |
巴里坤从蒙古语巴尔库尔转音而来,意为“老虎的前爪子”,以巴里坤山形似虎爪而得名。
巴里坤镇于1950年建置为区域人民政府,1956年撤区,改建为城镇人民政府;1961年改建为城镇人民公社,辖1个农业生产大队,1个牧场,3个居委会。1975年农业大队和牧场划归花园,建置为巴里坤镇至今。
巴里坤镇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县城内,南依天山东端(俗称巴里坤山),北连巴里坤草原,东与石仁子乡毗邻,西与花园乡相接,东西长4.8公里,南北宽3.1 公里,总面积为14.88平方公里,年日照时数3215小时,年平均气温1摄氏度,平均海拔1680米,是自治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2005年,全镇总人口15500人,常住人口12396人,常住户4557户。有汉族、哈萨克族、维族、
2012年12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巴里坤镇2010—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文化旅游:
巴里坤湖位于巴里坤县西北18公里处,是一个高原湖泊,海拔1585米,四周山峦起伏,水草丰美,湖中碧波荡漾。独具“迷离蜃市罩山恋”的奇观。巴里坤湖由四周自然泉水汇流注入而成,东西宽约12公里,
在雄伟壮丽的东天山北麓,有一片神奇美丽、物华天宝的土地,历史上她是东疆的门户、丝路重镇、草原明珠,她就是新疆历史文化名城--巴里坤。2003年,被国家文化部、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
巴里坤古民宅是清代康熙至乾隆古丝绸之路新北道鼎盛时期开始修建,嘉庆~民国末年之间陆续形成的巴里坤古民宅群落,与新疆“庙宇冠全疆”的巴里坤是同一时期的文化遗存,是中华汉文化建筑艺术在西域的集中
哈萨克民族风情园巴里坤哈萨克民族风情园位于巴里坤县城西北部1公里处,交通十分便利,该园建设于2004年5月,占地面积125亩,场地全部为国家一级草场,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有哈萨克民族毡房13
北湖旅游区北湖旅游区位于巴里坤县城北5公里处,占地面积5000亩,原是蒲类海退却时留下的湿地。这里地下水位高,水草肥美,是良好的天然牧场。据历史记载,自蒙、元时代,这里就屯牧过大批牛、羊、骆
历史沿革:
1950年建置城关区,1956年撤区,改建为城镇人民政府;1961年改建为城镇人民公社,辖1个农业生产大队,1个牧场,3个居委会。
1975年农业大队和牧场划归花园,建置为巴里坤镇人民政府。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该居委会因位于巴里坤县主干道广东路北侧,而得名。2002年广东援疆修筑西街道路,取名广东路。…[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该居委会位于县城主干道军民团结路南侧,故名。团结取“军民团结”之意,居民委员会为群众自治组织。…[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居委会所在地在新市路附近,故名。成立于1952年,按城镇管辖地区由西向东排列位居第二、第三,2002年改建为广场巷社区居委会、新市路社区居委会。200…[详细]
区划代码:~008,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地理位置位于东城新区,故名。2013年8月命名为东城新区居民委员会,历史沿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