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尔塔拉州博乐市贝林哈日莫墩乡

地名:贝林哈日莫墩乡隶属博乐市
行政代码:652701201代码前6位:652701
行政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长途区号:0909 邮政编码:833000
车牌代码:新E行政级别:乡
辖区面积:约684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4172人
人口密度:约6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2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东归,郡王贝勒王爷因看中此地草木、榆树林旺盛,经常来此居住,故得名贝林哈日莫墩。贝林哈日莫墩乡,蒙古语,意为贝林王的榆树林。

基本介绍:

博乐市辖乡。“贝林哈日莫墩”系蒙古语译音,意为“贝林王住的榆树林”。1976年成立红泉公社,1984年改设贝林哈日莫暾乡。位于市区东南,距市区41公里。面积684平方公里,人口0.6万。有汉、哈萨克、 蒙古等民族,其中汉族占85.9%。辖哈日则格得、乌日木格则格得、夏热勒津、托森哈夏、托森哈夏新村、托森哈夏西村、阿其恩祖苏龙、新塔拉、敖博恩塔拉、乔龙嘎图勒根、玛尼乡、决肯、吉翁、贝林哈日莫墩、阿其牧村15个村委会。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养鱼业发达。农业以种植棉花、水稻为主。

历史沿革:

1950年属精河县二区四乡。

1954年为博乐县三区三乡,1958年为新生人民公社红原牧场四分场。

1976年成立红泉人民公社。

1978年改名为玛尼乡公社。

1984年由社改乡建制后沿用至今。

喀什噶尔老城
贝林哈日莫墩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因此地以前是贝林王居住的榆树而得名。贝林哈日莫墩,蒙古语,意为贝林王居住的榆树林。…[详细]

托森哈夏西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传说当地牧民制作各种奶制品,将奶制品放在牛羊圈墙上而得名。托森哈夏,蒙古语,意为晒满油的牛羊圈。…[详细]

夏热勒津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西南为沼泽地带,多生长蒿草而得名。蒙古语,意为蒿草之意。…[详细]

托森哈夏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传说当地牧民制作各种奶制品,将奶制品放在牛羊圈墙上而得名。托森哈夏,蒙古语,意为晒满油的牛羊圈之意。…[详细]

吉翁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有个泉水而得名。吉翁,蒙古语,意为最小的发亮泉。…[详细]

哈夏则格得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生长沙枣树而得名。哈夏则格得,蒙古语,意为围起来的沙枣树林之意。…[详细]

玛尼乡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因此地有喇嘛居住而得名。玛尼乡,蒙古语,意为喇嘛粮地。…[详细]

贝林哈日莫墩南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位于乡政府驻地以南,而得名。贝林哈日莫墩,蒙古语,意为贝林王居住的榆树林。…[详细]

敖博恩塔拉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有麦子地而得名。敖博恩塔拉,蒙古语,意为有土包的麦子地。…[详细]

新塔拉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种有麦子而得名。新塔拉,蒙古语,意为新麦子地。…[详细]

决肯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蒙古语,意为榆树林,故名。原属三区三乡一村,1958年后改新生、红旗公社,称红星四队和红卫一队,1976年改为红泉公社红卫一队,1984年更名为现名,…[详细]

乌日木则格得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遄?/p>

蒙古语,意为小沙枣树,故名。1967年旃绾煳浪亩樱?971年为红泉公社红泉二队,1976年后改红泉、玛尼乡公社,称红泉大队二和五队,2024年…[详细]

以下地名与贝林哈日莫墩乡面积相当:
到贝林哈日莫墩乡必去著名景点
贝林哈日莫墩乡相关名人
贝林哈日莫墩乡特产与美食
贝林哈日莫墩乡民俗文化
博乐市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