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乌图布拉格镇 | 隶属:博乐市 |
行政代码:652701102 | 代码前6位:652701 |
行政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09 | 邮政编码:833000 |
车牌代码:新E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75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23万人 |
人口密度:约1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6个行政村 |
清乾隆年间,察哈尔蒙古族新八旗之一柯畏查干苏木(镶白旗)在此屯垦戍边,因该地有很长一条泉水沟,将这一带统称为乌图布拉格,故而得名。蒙古语,意为长泉。
基本介绍:
博乐市辖乡。“乌图布拉格”系蒙古语译音,意为“长长的泉水”。1950年为第二区,1959年成立星火公社,后改为乌图布拉格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市区东,距市区10公里。面积750平方公里,人口1.2万,有汉、维吾尔、蒙古、哈萨克、回等民族,其中汉族占40.4%。辖乌拉斯塔北村、乌拉斯塔南村、青得里卓西村、青得里卓东村、格尼登、巴亚尔布拉格西村、巴亚尔布拉格中村、呼和浩特呼尔西村、呼和浩特呼尔东村、乌图布拉格中村、乌图布拉格南村、桑津布拉格、巴格布热、巴都根营房、嗄格茨根尔乌拉斯塔北村、嗄格茨根乌拉斯塔南村、-布呼、格茨根介格得、恰尔根浩图呼尔、介格得布拉格20个村委会。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农业
荣誉排行:
2014年7月,乌图布拉格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历史沿革:
1950年前属一区和三区。
1958年成立星火公社。
1978年改为乌图布拉格公社。
1984年建乌图布拉格乡。
1999年8月撤乡建镇,下辖24个行政村,2019年10月下辖1个社区,16个行政村,沿用至今。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团结,寓意由多种情感聚集在一起而产生的一种精神,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附近有泉水沟而得名。蒙古语,意为长长的泉水。…[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蒙古语,意为长长的泉水,故名。1959年命名为红星七队,1976年改称为公社基建队,1983年定名为乌图布拉格南村,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地形平坦开阔而得名。呼和浩特呼尔,蒙古语,意为绿色的盆地。…[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地势平坦开阔而得名。呼和浩特呼尔,蒙古语,意为绿色的盆地。…[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桑津布拉格,蒙古语,意为一位名叫桑津的蒙古族人居住在泉边。…[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生长柳树而得名。巴格布热,蒙古语,意为一大片柳树林。…[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蒙古语,意为清朝中期蒙古族首领巴都率部驻防盘营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当地生长杨树而得名。尕格茨根乌拉斯,蒙古语,意为一棵杨树。…[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有一条人工开挖的引水渠而得名。喇门布呼,蒙古语,意为喇嘛挖的渠。…[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生长沙枣树而得名。介格得布拉格,蒙古语,意为沙枣泉。…[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恰尔根的蒙古族人居住于此盆地而得名。恰尔根浩图呼尔,蒙古语,意为恰尔根(人名)住在这盆地。…[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很久以前一位叫巴亚尔的蒙古族人居住在村北泉边而得名。蒙古语,意为蒙古族人名叫巴亚尔,居住在村北泉边。…[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巴亚尔,蒙古语,人名。意为巴亚尔村的西边。…[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青得里卓,蒙古语,意为呈起伏的小土丘,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蒙古语,意为杨树庄子,故名。1950年为一区一乡二村,1959年为花园一队,1976年为东方红一、三队,1978年为乌拉斯塔大队,1983年定为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曾有蒙古族人格尼登居此而得名。格尼登,蒙古语,为蒙古族人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