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巴伦台镇 | 隶属:和静县 |
行政代码:652827101 | 代码前6位:652827 |
行政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96 | 邮政编码:841000 |
车牌代码:新M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302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044人 |
人口密度:约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7个行政村 |
巴伦台,蒙古语,意为有沙红柳的地方;因巴伦台镇生长有沙红柳而得名。
基本介绍:
巴仑台镇位于和静县北部山区,东连托克逊县,西抵伊宁市,南至和静县城,北邻乌鲁木齐市,距离县城公路里程62公里,总面积3020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12.36万亩,天然草场320万亩,耕地面积2200亩,是和静县主要牧业产区之一。全镇直属行政企事业单位18个,驻镇部队5个,辖6个行政村,总人口5381人,其中蒙古族占76%,牧业人口2152人。2004年全镇生产总值1960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2562元。
巴仑台镇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漫长,春季多风,夏秋天气凉爽,年平均气温5.7℃,无霜期131天,年降水量在11—28毫米之间。境内水资源丰富,黄水沟贯穿全境,年径流
文化旅游:
黄庙岩刻位于和静县巴伦台镇巴伦台村。在高耸的岩壁顶端,距地面高16米,横写一行,藏文,估计长1.8米,宽0.8米。为和静县文物保护单位。
黄水沟岩画位于和静县巴伦台镇巴伦台村。位于哈布其罕沟口内8公里沟底,为一地面石,为长1.32米的立方体,东、南、上三面均有岩刻画,动物有羊和鹿,还有几个人形符号,画面杂乱,最有特点的是大角羊
乌拉斯台墓地位于和静县巴伦台镇乌拉斯台村。位于村南3公里河水与公路之间的狭长地,在长300米的范围内有40余座,石堆高1.2—1.5米,直径5米左右。为和静县文物保护单位。
巴音沟墓葬位于和静县巴伦台镇色格旦郭勒村。零散分布在巴音沟中,在3公里长地段共发现14座,均为黑色砾石堆,高近1米、直径3—5米。为和静县文物保护单位。
哈布其罕沟Ⅲ号墓地位于和静县巴伦台镇呼斯台村,年代为汉。位于沟口0.5公里沟南山前坡地上,大积石堆,中间凹坑,高2.5米,直径20余米,共四座,呈方形四角对峙。为和静县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950年4月,巴伦台镇一带设区公所。
1951年9月,改为第四个区。
1958年,成立五一、八一两个公社;同年11月,成立巴伦台矿区行政委员会(县级),隶属巴州人民委员会,同时设立艾维尔矿区(区级)。
1962年7月,撤销巴伦台行政委员会,恢复巴伦台区建制,隶属和静县人民委员会。
1964年11月,下辖的五一、八一两个公社更名为巴伦台、阿拉沟牧业公社。
1971年11月,艾维尔矿区划归乌鲁木齐南山矿区。
1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此社区是巴伦台镇中心位置,为巴伦台镇第一个社区,故而得名。巴伦台镇成立的第一个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在此社区西南部有一座桥叫南部大桥,故而得名。南桥,铁尔曼有南北两座大桥,此社区位于南部大桥附近。…[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乌市牧场村是新疆巴音郭楞州和静县巴伦台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桦树多,故而得名。呼斯台,蒙古语,意为有桦树的地方。…[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生长沙红柳较多,故而得名。巴伦台,蒙古语,意为生长沙红柳地方。…[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野生白杨树多,自然环境优美,故而得名。乌拉斯台,蒙古语,意为有白杨树的地方。…[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位于山下,本村村委会左侧有河流经过,故而得名。包格旦郭勒,蒙古语,意为山下流的河流。…[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夏尔才开村是新疆巴音郭楞州和静县巴伦台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牧道狭窄,故而得名。古仁郭勒是蒙古语,意为狭窄牧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