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乌什塔拉回族乡 | 隶属:和硕县 |
行政代码:652828200 | 代码前6位:652828 |
行政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96 | 邮政编码:841000 |
车牌代码:新M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44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33万人 |
人口密度:约3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8个行政村 |
乌什塔拉,意为小柳林;《西域图志》作乌沙克塔勒,故名。
乌什塔拉回族民族乡位于天山南麓,博斯腾湖之滨,是一个风景秀丽、地源辽阔的有着异域风情的南疆乡镇。314国道横穿乡境,乡境内驻乡总装备部某部队,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缘优势。全乡由回、汉、维、蒙、哈、白等八个民族组成,回族是主体民族。全乡行政区域面积443平方公里,辖六村二场,2个乡办农场,共有22全村民小组。境内有新疆著名的旅游胜地金沙滩(国家三A级旅游景点)和张三守捉城遗地。并且是避暑胜地金丝特的必经之路,交通四通八达,素有巴州东大门、南疆第一乡之称。(注:乌什塔拉乡距金沙滩21.88公里、距金丝特28公里)。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乌什塔拉回族民族乡的经济、文化、体育、卫
文化旅游:
张郭庄戍堡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乌什塔拉回族乡南山地区,西距乌什塔拉回族乡约13千米。戍堡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约40、南北约25米。南墙全部坍塌,仅留部分墙基,
历史沿革: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设乌什塔拉镇。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改为新镇。
1950年4月,成立乌什塔拉一区。
1953年,乌什塔拉一区改称乌什塔拉回族自治区。
1956年,乌什塔拉回族自治区改为乌什塔拉回族自治乡。
1958年,乌什塔拉回族自治乡改为卫星公社。
1962年,卫星公社改为乌什塔拉公社。
1984年,乌什塔拉公社改为乌什塔拉回族乡。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拥军社区是新疆巴音郭楞州和硕县乌什塔拉回族乡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因本村有柳树林,故名。塔拉,意为柳林。1958年成立乌什塔拉人民公社时为乌什塔拉一队,1984年改为现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里有个大庄子故命名大庄子村,由和硕县人民政府审批使用建立本村委会。…[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委会南边有一条沙梁,故而得名。沙梁湾,意为沙梁坡边的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原有一个大水坑,故名。大涝坝,意为大河坝。…[详细]
和硕县乌什塔拉回族民族乡硝井子村成立于1984年7月,硝井子村位于和硕县城以东51.5公里处,距乡政府16公里,距库尔勒市155公里,辖区面积4.46…[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井周围长有沙枣树,故而得名。则格德恩呼都格,蒙古语,意为沙枣井。…[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沙丘上有一眼井,故而得名。沙井子村,意为沙丘上有井的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泽斯特村是新疆巴音郭楞州和硕县乌什塔拉回族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