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拜什托格拉克乡 | 隶属:洛浦县 |
行政代码:653224207 | 代码前6位:653224 |
行政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03 | 邮政编码:848200 |
车牌代码:新R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3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8683人 |
人口密度:约24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4个行政村 |
因此地生长有五棵古老的胡杨树,故名。拜什托格拉克,意为五棵胡杨树。
基本介绍:
拜什托格拉克乡位于洛浦县城东北33公里。东靠策勒大戈壁,西与多鲁乡欧依曼央塔克村为邻,南接阿其克山前戈壁,北濒塔克拉马干大沙漠。绿洲部分南北长7公里,东西宽5公里,面积35平方公里,辖12个村委会,33个自然村(村民小组);共5839人,由维吾尔、汉、藏、回4个民族构成,其中维吾尔族5534人、汉族303人、藏族1人、回族1人。乡人民政府驻英艾日克村。柏油公路通县城。
“拜什托拉克”一名系维吾尔语,意为“五棵梧桐”。因此地长有五棵古老的大梧桐树而得名。
1959年先有红旗公社各队迁移社员来此垦荒造田。1960年其它公社也陆续迁移社员来此开荒,建立生产队。1960年--196
荣誉排行:
2019年9月,农业农村部认定拜什托格拉克乡为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红枣)。
历史沿革:
清光绪十一年(1885)安设和阗至克里雅驿站,置白石驿。
1959年,迁民治沙垦殖。
1960年建红旗公社荒地农场。
1965年,成立和田国营红旗农场。
1973年1月,改为东方红公社。
1979年更名拜什托格拉克公社。
1984年12月,建拜什托格拉克乡。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境内多沙丘,夏季气温高,挖柴人进去后有中暑休克的危险,故名。“伊斯勒克墩”语,意为“灼热的沙包”。…[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依提帕克吾斯唐村是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拜什托格拉克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果园较多,有专用水渠,故名。巴格艾日克,意为园林渠。…[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间牧人在此地挖井饮畜并立长杆做标记,故名。“依力库都克”,意为“标记井”。…[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原有一片天然柳树林,形成了一片绿洲,以地形地貌特征而得名。苏盖特博斯坦,意为“柳树绿洲”。…[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因新建水渠而得名。英艾日克,意为新渠。1960年称为红旗公社农场,1965年称为国营红旗农场六连,1971年称为东方红公社六大队,1978年称为琼尧勒…[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位于分水口处,故名。“阿日什”,意为“分离、分开”。…[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在20世纪60年代初开发时,干部们常在此沙包上开会,被村民称为干部沙包,故名。“喀迪尔墩”,意为“干部沙包”。…[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有五棵古老的胡杨树,故名。“拜什托格拉克”,意为“五棵胡杨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常年遭受水的冲刷,形成了一个很深的沟,故名。“亚阔恰”,意为“深沟巷”。…[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的胡杨树比较的多,形成了一片绿洲,故名。“托格拉克博斯坦”,意为“胡杨绿洲”。…[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境内多三角塔形沙包,故名。“木纳墩”,意为“三角沙丘”。…[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吉祥嘉言命名。和融,意为和睦、融合、融洽。…[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属于新建村,寓意本村发展朝气蓬勃、充满希望。朝阳系汉语,意为朝着太阳,充满希望,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