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古牧地镇 | 隶属:米东区 |
行政代码:650109100 | 代码前6位:650109 |
行政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91 | 邮政编码:830000 |
车牌代码:新A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6.74万人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15个行政村 |
请乾隆年间成书《西域图志》称为“古木”。《新疆识略》、《新疆四道志》、《征西纪略》改称“古牧地“,沿用至今。根据地貌类型及群众俗称,蒙古语意为沟渠交错的地方,故而得名。
基本介绍:
古牧地镇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东山区。下辖:
650109100200 111 上沙河村
650109100201 220 大破城村
650109100202 220 小破城村
650109100203 220 锅底坑村
650109100204 220 下沙河村
650109100205 220 西二渠村
650109100206 112 太平渠村
650109100207 220 西工村
650109100208 112 园艺村
650109100209 220 皇渠沿村
650109100210 220 团结村
650109100211 112
文化旅游:
黑沟驿站古遗址位于米东区古牧地镇下大草滩村,年代为清乾隆四十一年。为乌鲁木齐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现状栅栏为准。建设控制地带:京新高速和米东区工业园立交桥第二象限匝道路肩围合区域。
下沙河故城遗址位于米东区古牧地镇锅地坑村内,年代为唐长安二年(公元702年)。为乌鲁木齐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西、北以现状城墙遗址外墙边线为准,各向外10米;南至北辰十街北侧规划
历史沿革:
元、明两朝为蒙古游牧地区。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在此建城,取名辑怀城。
1928年,设乾德县后,称为古牧地街。
解放后,与1950年成立古牧地区。
1954年乾德县政府驻地从三道坝移驻古牧地,同年乾德县改名米泉县,古牧地属一区所辖。
1958年成立东风公社,驻地古牧地,设立古牧地街道居民委员会。
1960年5月古牧地街道委员会从东风公社划出,改名为五一人民公社。
1964年将五一公社改为米泉镇。
1976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2012年成立社区,因希望该社区居民能够美好快乐的生活,故以此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2012年成立社区,取其安定和谐之意进行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乾惠社区是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古牧地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本村位于沙河上游而得名。1944年属古牧地乡,1950年属古牧地区西二渠乡。1956年属古牧地乡,公社化后属古牧地公社,“文革”期间更名为红星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本村有一古城遗迹,有唐轮台县城遗址之说。因其古久,仅存依稀残垣,故名破城子。…[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本村与大破城同属固保西保。解放后,人口增多,村庄扩大,按自然村分开。因本村较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本村地势低,呈锅底形状,故命名。二十世纪初建时,1944年属古牧地乡固堡西保。1950年属古牧地区西二渠乡。1956年属古牧地乡,公社化后属古牧地公…[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庄建在沙河下游而得名。1944年属古牧地乡固堡东保。1950年属古牧地区西二渠乡。1956年撤区属古牧地乡公社化后属古牧地公社,名爱国大队。197…[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末,有五家在此开荒种地,因庄子西边有2条水渠,故得其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清同治年间,当地农民引水磨沟河水灌溉,河、渠渗漏严重,往往渠里无水,人称晒干渠。后人嫌此名不吉利,更名为太平渠,村沿渠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道光年间,清军在此屯垦,搭盖工棚,并以沙河为界,河西岸叫西工棚,后简称西工,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本村以园艺生产为主,故命名。1972年为米泉县园艺场,1983年移交古牧地公社管辖,更名为古牧地公社园艺场,1984年隶属米泉镇,根据米泉县人民政府…[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道光年间,屯垦清兵在此开挖一条农渠,民称皇渠,因此村建在皇渠边沿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村原由杨家庄、马家河庄合并而成。“团结”意为团结在一起创造美好未来。因村民有多个民族,又有互相团结,共建家园之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清道光年间军队屯垦,搭盖工棚,并以沙河为界,河东岸称东工棚,后简称东工,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原为戈壁荒滩,属新垦土地,希望该地经济能够发展兴盛,故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本村地势平坦,草类生长旺盛,位于大草滩下游而得名,故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与县城毗邻,村民以种植蔬菜为主业,因此而得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