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萨勒吾则克乡 | 隶属:民丰县 |
行政代码:653227202 | 代码前6位:653227 |
行政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03 | 邮政编码:848500 |
车牌代码:新R | 行政级别:乡 |
人口数量:约5186人 | |
下辖地区:8个行政村 |
因此地古为游牧狩猎地,故名。萨勒吾则克,亚勒古孜阿克的变音,意为单独的荒地。
基本介绍:
民丰县辖乡。1956年成立发展农业社。1958年改称发展大队属若克雅公社。1971年成立立新公社。1978年更名为萨勒吾则克公社。1984年设萨勒吾则克乡。位于县城东北,距县城27.8公里。人口0.3万,有维吾尔、汉两个民族。萨勒吾则克系突厥语。设有中学、卫生机构。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地下水源充沛。耕地10 150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玉米、油料等。牧业以饲养羊、牛、驴、骆驼、马为主。盛产西瓜、甜瓜,是中药材—大芸的主要产地。
历史沿革:
1950年属二区。
1958年属东方红公社。
1970年成立立新公社。
1978年更名萨勒吾则克公社。
1984年建萨勒吾则克乡。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因本村东北部有一行沙丘远看呈黑色,故而得名。“喀拉墩”,意为“黑色的沙丘”。…[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吉祥嘉言命名。“祥和”汉语,意为“吉祥和睦”。…[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很早以前此地常有野猪出没并毁坏庄稼,人们为了防止野猪用树枝筑成围栏,而得名。“巴格其”,意为“园子”。…[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很早以前放牧的人们上下山时会在此住宿歇息,而得名。“乌塘”,意为“驿站”。…[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因1977年从和田市的古勒巴格移民成立本村,而得名。“古勒巴格”,意为“花园”。…[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以前有一位名叫吐尔地·扎尕尔的人,用木板盖了四间房在此地开客栈,故而得名。“萨热依”,意为“客栈”。…[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吉祥嘉言命名。“兴平”汉语,意为“昌盛太平”。…[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本村以前被称作红旗大队,遗留的红色地名,意为无产阶级革命的象征,故延用此名。“红旗”汉语,意为“无产阶级革命的象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