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托格拉克勒克乡 | 隶属:且末县 |
行政代码:652825202 | 代码前6位:652825 |
行政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96 | 邮政编码:841000 |
车牌代码:新M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5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6267人 |
人口密度:约12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6个行政村 |
托格拉克勒克,维吾尔语,意为一片胡杨林地。
基本介绍:
托格拉克勒克乡位于且末县城以西1.5公里处,总面积52平方公里,维吾尔族语意为一片胡杨林。乡辖6个行政村、19个村民小组和1个开发区,共有1173户5577人,其中:维吾尔族4997人,占总人口的87%;汉族749人,占总人口的12%;回族12人。乡境内有供销社、医院、信用社、1所中学、1所中心小学、3所普通小学,共有师生1482人。
托格拉克勒克乡无独立水源,主要靠引用革命大渠水进行灌溉。该乡有耕地1.42万亩、林地0.756万亩、草场6万亩、戈壁沙滩37.64平方公里。2003年,农业总产值2390万元,比上年增长3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约300万元;农民人均收2236元,
文化旅游:
尼牙孜庄园位于县城西托格拉克勒克乡,是目前新疆一座面积较大,保存较完好的独具风格的维吾尔族古代民居建筑。初建1911年,整个庄园占780多平方米,计大小房间17间,有正厅、廊房、前庭、天
历史沿革:
清乾隆时期,从于田来的人在托格拉克勒克乡一带挖渠引水,进行农业生产,发展为托格拉克勒克村。
1951年,属第二区。
1958年10月,属第二公社。
1962年,从第二公社析托格拉克勒克公社。
1969年,托格拉克勒克公社改为红星公社。
1980年,恢复托格拉克勒克公社。
1984年,托格拉克勒克公社改托格拉克勒克乡。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887年从外地迁居来的农民挖渠引水,造田种植,油苏长势喜人,故而得名。扎滚鲁克,意为油苏。…[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托格拉克勒克,意为胡杨林,故名。1958年公社化时为爱国大队,1978年恢复现名托格拉克勒克,1984年建乡为托格拉克勒克村委会,2018年改名为托格…[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此地建有驿站,故而命名。兰干,意为驿站。…[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857年因阿热勒人口稠密分散时搬迁此处,落户开荒,造田从事农业活动,地势西高,北较低,而得名。阿日希,意为分开、分散。…[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有两条渠,故而得名。阔什艾日克,意为双渠。…[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绰号为加瓦的人在此挖的渠,而得名。加瓦,是人的外号,艾日克,意为水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