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款庄镇 | 隶属:富民县 |
行政代码:530124106 | 代码前6位:530124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71 | 邮政编码:650400 |
车牌代码:云A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8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82万人 |
人口密度:约9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0个行政村 |
款庄镇因地处普渡河东岸到县城隔河路遥,上交官粮到县衙极为不便,故奉命折款缴纳税赋,被称为“缴款之村庄”,简称“款庄”。
基本介绍:
富民县辖乡。1950年设马街乡,1958年设跃进公社,1963年设款庄区,1966年设款庄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59公里,距市区60公里。面积185平方公里,人口2.1万。北(营)青(平)、普(吉)东(村)公路过境。辖马街、热水、青平、青华、和平、宜格、新民、多宜甲、拖卓、对方等11个行政村。乡镇企业有建筑、建材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烤烟、茭瓜、板栗。境内有建于前清的魁阁和白龙寺。
荣誉排行:
2024年3月,款庄镇入选2024年云南省卫生乡镇名单。
2024年7月,款庄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历史沿革:
明洪武年间(1368至1398年),属武定府禄劝县。
明嘉靖六年(1527年),划入寻甸县,设为挪夷里一甲、二甲。
民国时期,为太华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建立太华乡解放委员会,属寻(甸)禄(劝)新区。
1950年,划入寻甸县五区,款庄镇辖马街、乐平、中和3乡。
1951年6月,马街、中和、乐平3乡划分出8小乡。
1958年7月,从寻甸第五区划出成立跃进公社。
1959年7月,更名款庄公社。
196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49年,属寻甸县太华乡,同年5月13日,属寻(甸)禄(劝)边区临时人民政府。1950年,属寻甸县第五区,设马街乡。1956年,成立马街高级社。19…[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前,属太华乡。1949年5月,属寻(甸)、禄(劝)边区人民政府。1950年,属寻甸县第五区中和乡。1952年,设热水乡。1956年,设热水高…[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属太华乡,同年5月,属寻(甸)禄(劝)边区临时人民政府。1950年,属寻甸县第五区马街乡。1952年,属东林乡(包括徐谷乡)。1956年,…[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时期属寻甸县太华乡。1949年5月建立太华乡解放委员会,隶属寻(甸)禄(劝)边区人民政府。1950年属马街乡。1952年设东林乡(包括多宜甲)。1…[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坐落在平坦的沙滩上,原名大平滩。因与徐谷的大平滩重名,1982年4月2日,经富民县人民政府批准,改名为新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对方,彝音“得放”,得——地方,放——岩石,意为在岩石山的地方。…[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寓意山清水秀的好地方。1952年,属寻甸县青平乡。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青平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与青平分开,在木支山设青华管理区。…[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5月前,属寻甸县太华乡。1949年5月13日以后,属寻(甸)禄(劝)人民政府。1950年,划归寻甸县第五区马街乡。1952年,设青平乡。19…[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寓意和平安宁,故名。1949年属太华乡,1949年5月建立太华乡解放委员会,隶属寻(甸)禄(劝)新区人民政府,1950年,划归寻甸县五区中和乡,195…[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彝语地名。“尼格”的音译,尼指牛,格指凹,意为经常放牛的凹子;现。…[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前,属寻甸县太华乡。1950年,属寻甸县第五区中和乡。1952年,属联络乡。1956年,成立和平高级社(包括和平、宜格)。1958年,属跃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