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束河街道 | 隶属:古城区 |
行政代码:530702004 | 代码前6位:530702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88 | 邮政编码:674100 |
车牌代码:云P | 行政级别:街道 |
辖区面积:约121.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95万人 |
人口密度:约48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6个社区 |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云游至此,在其日记中写道:“西瞻中海柳岸波潆,有大聚落临其上,十和院也”,因束河与“十和”谐音而来。
基本介绍:
束河街道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西北部,东连金山乡文化,南、西、北三面与玉龙县相接,有坝区、半山区、高寒山区等多样地形。街道下辖龙泉、中济、开文、黄山四个社区,21个居民小组,总幅员面积121.9平方千米,街道办事处驻开文社区居委会东康居民小组。居住有纳西、汉、藏、白、苗、傈僳等民族。2005年末人口2476户,9596人。束河历史悠久,是丽江最早从农耕文明进入手工业和商业文明的地区之一,至今仍有传统的皮革加工业、铁器加工业存留发展。境内自然景观优美秀丽,有“九鼎龙潭”、“烟柳平桥”、“石莲夜读”、“断碑敲音”、“雪山倒映”等束河八景和九子海高山草甸风光等。其中束河古镇是滇西北茶马古道上的一个
荣誉排行:
2010年3月,束河街道入选第一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文化旅游:
束河古镇,位于丽江市区往西北方向大概五公里处,是纳西族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如今也还没有被彻底开发。正因为如此,这里比丽江大研古镇更有一番乡村的气息,保持了一个古镇独有的宁静和质
龙泉寺也叫三圣宫,因寺旁有龙泉湖而得名,由明代土司木东建于隆庆年间,1983年重修。寺庙为四合院式小院,北面为主殿,里面供奉龙王。西殿供奉观音,南楼供奉皮匠祖师孙膑,东楼楼基直接入水,三面都
四方听音广场在束河古镇的南面,门楼上的“四方听音”四个字很大;“四方”两字是双关语,既引自于“四方街”,又是实意,四面八方、广纳百川。每年在束河的各项大型活动如雪山音乐节、七夕节、模特大赛、
相传,石莲山上有个洞,洞口似老虎张开的大嘴,族人视为不祥,于是在洞口筑寺庙,名为石莲寺。寺前的经幡随风狂舞,山脚到寺庙两旁的石壁上生长着株株似莲花的植物,一直伸展到石壁的四周,十分神奇。登上
古道藏家主要展示古代茶马古道的历史足迹,展现了古代藏族的民风、民俗等藏文化风情。景区内的建筑为藏式风格,有藏族碉房和北房两部分,北房有三层,碉房共分2层,一楼为茶马古道与藏文化展示推广厅。二
历史沿革:
2003年前,属丽江县白沙镇。
2003年4月,属古城区大研镇。
2003年10月,大研镇改为束河街道。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1951至1954年称为龙泉乡(大乡);1954年至1957年称为龙泉合作社;1958至1966年称为玉龙公社龙泉管理区;1966年至1984年称为白…[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1949年以前称为结合村;1949年以后称为黄山村;1954年3月-1958年9月称为黄山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9月-1962年8月称为为黄山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1950年-1984年称黄山公社中济大队;1984年-1988年称玉龙区中济乡;1988年-2000年称黄山乡中济村公所;2000年-2002称黄山乡…[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1951年-1954年称为开文乡(大乡);1954年-1956年称为开文初级合作社;1956年-1957年称为开文高级合作社;1958年-1961年称…[详细]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解放前至1951年称为尚义村;1951称为长水大队尚义生产队;1974年称白华行政村尚义自然村;1984年称大研镇黄山水情尚义居民小组,2003年起称…[详细]
区划代码:~006,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社区所在地是荣华村和东康村的交界地。2020年新建得名,名称沿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