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通红甸彝族苗族乡

地名:通红甸彝族苗族乡隶属华宁县
行政代码:530424201代码前6位:530424
行政区域:云南省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长途区号:0877 邮政编码:652800
车牌代码:云F行政级别:乡
辖区面积:约114.5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8777人
人口密度:约77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5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通红甸彝族苗族乡因有拖、洪两姓人家在此开设客店,方便行人食宿,故名“拖洪店”,后写别名为“通红甸”。

基本介绍:

通红甸彝族苗族乡距县城51公里,幅员面积114.50平方公里,辖6个村委会10866人,最高海拔2624米,最低海拔1170米,两极高差1454米,呈明显的立体气候,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也是原云南省506个扶贫攻坚乡和17个革命老区之一。

全乡拥有耕地面积18033亩。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磷矿、铅锌矿、重晶石、铜矿、石膏等。地热资源有鸳鸯温泉,出露于志留系玉龙寺组灰岩含水层中,为断裂带型温泉,属深循环地下水,内含硼、锂、锶等多种元素,水温为48—49℃,平均出流量0.2立方米/秒。森林面积43951.5亩,森林覆盖率27.93%。

少数民族以彝族、苗族为主,聚居和散杂居的村民

+查看详细通红甸彝族苗族乡概况>>

历史沿革: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通红甸彝族苗族乡境域成立新西区。

1961年,西山公社成立。

1963年,西山公社合并盘溪公社,成立二区区公所。

1972年,二区分为盘溪公社和红山公社。

1981年8月,红山公社更名通红甸公社。

1983年12月,改通红甸区公所。

1988年1月,通红甸区改乡。

同年设立通红甸族苗族乡。

宁州公园
通红甸社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清朝属宁州备乐乡;民国时期属第五区临江镇;1950年为华宁县第二区矣则乡;1958年为盘溪公社通红甸管理区;1961年为西山公社通红甸大队;1963年…[详细]

所梅早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属宁州婆兮乡;民国时期属华宁第五区临江镇;1950年成立盘溪区设所梅早乡;1958年为盘溪公社、所梅早、假角山、新寨三个管理区;1961年为西山公…[详细]

山羊母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属宁州、婆兮乡;民国时期属第五区云屏乡,继改属华宁县临江镇;1950年为盘溪区山羊母乡;1958年为盘溪公社山羊母管理区;1961年成立西山公社为…[详细]

小得勒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属宁州备乐乡;民国时期属华宁县第五区临江镇;1950年为华宁县盘溪区设则勒乡;1958年为盘溪公社则勒管理区;1961年成立西山公社则勒大队;19…[详细]

大婆左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属宁州官租乡,民国时期属华宁县第四区青龙乡;1950年为第四区则勒乡;1958年为盘溪公社大婆左管理区、法基管理区;1961年成立西山公社为大婆左…[详细]

大龙树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属第四区青龙乡;1950年成立华宁县第四区置则勒乡;1958年为盘溪公社则勒管理区;1961年为西山公社则勒大队;1963年为第二区则勒公社;19…[详细]


以下地名与通红甸彝族苗族乡面积相当:
到通红甸彝族苗族乡必去著名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