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弥沙乡

地名:弥沙乡隶属剑川县
行政代码:532931202代码前6位:532931
行政区域:云南省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长途区号:0872 邮政编码:671300
车牌代码:云L行政级别:乡
辖区面积:约256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7426人
人口密度:约29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6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傍弥潜”“沙追”为原居住于此地的昆明族部落王称号。唐南诏时以“傍弥潜井”“沙追井”两地名之合称为弥沙。

基本介绍:

弥沙乡位于剑川县西南部,距县城73公里,东、西、北分别与本县沙溪镇、象图乡、马登镇毗邻,南与洱源县乔后镇接壤。下辖岩曲、大邑、东庄、西庄、弥新、文新6个村委会,30个村民小组,42个自然村,居住有白、汉、彝、傈僳、纳西、哈尼六个民族。2015年末,全乡总户数2829户,其中农业户2061户,非农户768户;总人口9370人,其中农业人口8456人,非农914人;有8个党(总)支部,党员445名。全乡国土面积2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950亩,其中水田1598亩,旱地13661亩。全乡海拔2200—2800米,年平均气温11.7℃,是以旱粮为主,多民族分散杂居的高寒山区农业乡,也是云南省506

+查看详细弥沙乡概况>>

荣誉排行:

2021年3月,弥沙乡入选2020年云南省卫生乡镇名单。

文化旅游:

弥沙三圣宫(含弥沙火葬墓碑)

弥沙三圣宫(含弥沙火葬墓碑)位于剑川县弥沙乡,年代为元。类别为古建筑。弥沙三圣宫(含弥沙火葬墓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弥沙西铭山火葬墓群

弥沙西铭山火葬墓群位于剑川县弥沙乡,年代为元。类别为古墓葬。弥沙西铭山火葬墓群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清代时期,为弥沙图。

民国十年(1921年),乔后图、弥沙图合并为剑川县第五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乔后、弥沙分开,分立为乔后镇、弥沙镇。

1949年,弥沙为剑川县弥(沙)兰(州)区弥沙分区。

1952年,属第三区。

1954年,马登、弥沙、象图改建为第二区。

1955年,先后分属乔后区和马登区。

1958年4月7日,撤区并乡,撤销三、四、五区建制,73乡镇合并为17乡镇;同年,为弥新(永胜)公社。

1

+查看详细弥沙乡历史沿革>>

剑湖
大邑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1949年前,所辖范围属弥沙镇第二保;1949年至1952年,属剑川县第三区第九行政村;1952年后属玉和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为弥沙公社大邑管…[详细]

弥新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驻地有弥新桥,村以桥名,故而得名弥新村民委员会。…[详细]

东庄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于弥沙河东岸,得名东庄村。村委会因此得名。…[详细]

西庄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位于弥沙河西岸,得名西庄村。村委会因此得名。…[详细]

文新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所辖干江和横场两个村曾在1929年分别取名为文华邑和新宾邑;1952年建乡时取文华邑之“文”与新宾邑之“新”,合称文新,故而得名文新村民委员会。…[详细]

岩曲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前属弥沙镇第二保;1949年至1952年属剑川县第三区第九行政村辖;1952年后属玉河乡辖;1958年称弥沙公社岩曲管理区;1962年9月称…[详细]


以下地名与弥沙乡面积相当:
到弥沙乡必去著名景点
弥沙乡相关名人
弥沙乡特产与美食
弥沙乡民俗文化
剑川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