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景福镇 | 隶属:景东县 |
行政代码:530823110 | 代码前6位:530823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79 | 邮政编码:676200 |
车牌代码:云J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83.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42万人 |
人口密度:约5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3个行政村 |
景:城,福,席草;景福,意为席草城,故名。
基本介绍:
景东彝族自治县辖乡。1911年属西区保甸乡,1940年为景福镇。1950年改区,1958年改公社,1961年改区,196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区,1988年置乡。位于县境西部,面积283.2平方公里,人口2.2万。是县境西部的交枢纽,有班车通往西边5乡镇,各行政村均通公路。辖古里、棠梨箐、公平、竹箐、金鸡林、赵其山、鲁家、龙山、虎山、勐令、勐片、岔河、回寺13个行政村。经济类型为农业。以玉米、水稻、小麦种植为主。经济作物有茶叶、核桃、木瓜、柿子等。畜牧业以养猪、黑山羊为主。工业有铜、银选矿厂。
荣誉排行:
2021年3月,景福镇入选2020年云南省卫生乡镇名单。
历史沿革:
清宣统三年(1911年),属西区保甸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为景福镇。
1950年,改景福区。
1958年10月,撤区建立景福公社,下设乡、合作社。
1961年,曼等从景福析出置江边公社。
1984年,撤公社设区公所,属县派出机构。
1987年底,景福区改景福乡。
2012年12月,撤销景福乡,设置景福镇。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傣语地名。原名库里意为好洼地,现演变为古里。…[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棠梨树多,且在箐边,驻地大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河两岸的村子公正、合理的用河水灌溉,故名公平。…[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过去村旁河边竹子较多,得名。1950年成立永胜村政府;1953年改为竹箐乡政府;1959年改为竹箐管理区;1961年改为竹箐小公社;1968年改为竹…[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蕨蕨林,因山上蕨蕨遍地,后因丛中生存有金龟,野鸡、喜鹊、红脚等许多益鸟,改为金鸡林。…[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为景福第七保;1953年归鲁家乡政府;1959年设立赵其山管理区;1961年改为赵其山小公社;1968年改为赵其山大队;1984年改为赵其山乡;…[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行政村驻地过去鲁姓人家居多,故名鲁家。…[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山上有龙,得名龙山。1961年前归鲁家乡;1961年从鲁家乡分出来,成立龙山小公社;1968年改为龙山大队;1984年改为龙山彝族乡;1988年改…[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有回族居住,并建有礼拜寺,故名回寺。…[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傣语地名。勐:地方;片:边缘;勐片,即边缘之地。…[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岔河村是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景福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傣语地名。勐:地方;令:麻栎树;勐令:即有麻栎树的地方。…[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委会驻地后有座山,形似卧虎,得名虎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