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金河镇

地名:金河镇隶属金平县
行政代码:532530101代码前6位:532530
行政区域:云南省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长途区号:0873 邮政编码:661500
车牌代码:云G行政级别:镇
人口数量:约8.54万人
下辖地区:4个社区、17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金河镇因镇内有一条盛产黄金之河流而得名。

基本介绍:

位置??面积:金河镇位于金平县中部偏东。地处东经103°07′——103°19′,北纬22°38′??——22°52′,东与十里村乡连接,南连金水河镇,西与铜厂乡、元阳县大坪乡为界,北接分水岭自然保护区,地域面积204.3平方千米,每平方千米249.8人。镇政府驻县城;最高海拔2597米,最低海拔399米;辖11个村委会4个社区居委会,107个村民小组176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人口??民族:2003年全镇有51039人,其中农业人口40542人,占79.43%。世居有苗族、瑶族、哈尼族、彝族、壮族汉族。少数民族人口33108人,占64.9%。耕地面积:全镇有耕地面积39

+查看详细金河镇概况>>

文化旅游:

虎踞营石刻

虎踞营石刻位于金平县金河镇牛栏冲村委会金竹寨村,年代为民国。虎踞营石刻为红河州第八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清顺治正十五年(1658年),为勐拉土掌寨第九甲。

1950年1月,金平县成立后,为金平县第一区。

1955年,第一区更名城关区。

1956年,王布田镇改称城关镇。

20世纪60年代初,组建区级建制城关区和城关镇,不久城关镇降为大队。

1970年,城关区与城关镇合并为前哨公社。

1976年,划分为城关、十里村、哈尼田3公社。

1981年,恢复区级城关镇。

1983年,哈尼田公社并入城关区。

1987年12月,城关区

+查看详细金河镇历史沿革>>

锦屏山弥勒大佛
仙人洞社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社区附近有一名为“仙人洞”的天然洞穴。…[详细]

北门社区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老县城北部城门曾开在此片区,故名。北门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于2002年9月,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喜望桥社区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辖区内有一座桥叫“喜望桥”,故名。喜望桥社区居民委员会于2002年9月成立,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金沙社区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该片区有金河经过,以前有人常在此处淘金沙,故名。…[详细]

广街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83年3月建广街农村办事处;2000年村级体制改革时改称广街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干塘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子建在一个干塘子旁边,故名。解放前属金河乡;解放后属城关区永平乡;1976年从永平划出部分村寨在干塘村建立干塘大队;1977年为哈尼田公社干塘大队…[详细]

五家寨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定居时有五户人家居住,故名。解放前属勐拉土司辖地;1950年属第一区王布田镇;1955年在南正街成立人民政权-城关镇;1958年更名城关大队;196…[详细]

马鹿塘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建村前此地有一天然水塘,马鹿常到此水塘饮水、打滚,故名。…[详细]

永平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村民张委员会驻地在永平老寨旁,故名。解放前为金平县金河乡;解放后为金平县第一区永平乡;1970年为前哨人民公社永平大队;1976年为哈尼田人民公社永…[详细]

哈尼田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很早就有和泥部族在此开田居住建村,得名窝泥田,因名称里带有民族歧视,1955年土改时更名为哈尼田,村民委员会原驻地哈尼田。…[详细]

枯岔河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子建于干枯岔河的旁边,故名。1961年由元阳县第四区划入金平城关区;1970年为前哨人民公社枯岔河大队,1976年为哈尼田人民公社枯岔河大队;19…[详细]

闸门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子脚有两座石山,远看似门,近看形如闸,村民委员会原驻地三家村,故名。…[详细]

大老塘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建村前此地林中有一天然水塘,常有马鹿到塘中饮水,打滚,得名大鹿塘。后演变为大老塘。…[详细]

黄家寨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村民委员会原驻地黄家寨,现驻地双金桥西村,故名。…[详细]

板板桥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村时村内有一条冲沟,为方便过往用三块木板搭了一座桥,得名三板桥,后因不顺口,改名板板桥。…[详细]

十里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民委员会原驻地为十里村新寨,故名。1950年建政时属金平县第一区新建乡;1955年在十里村新寨建立十里村乡;1970年改称反帝大队;1973年3月…[详细]

白马河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传说在此河边曾出现过一匹白马,因建村于白马河旁,故名。…[详细]

平安寨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建立新建乡时,因国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便改名平安寨,故而得名。…[详细]

石桩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旁有一个石头桩而得名石桩。1976年由城关大队划出李家寨、平安寨,十里村大队划出石桩、地棚,大老塘大队划出余家坪、新寨成立石桩大队;1983年改为…[详细]

牛栏冲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民委员会驻地牛栏冲老寨,故名。1956年调整行政区划时建立牛栏冲乡;1958年改为鲜花公社牛栏冲大队;1961年恢复牛栏冲乡;1970年3月改为前哨…[详细]

亚拉寨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亚拉,系苗语“哑拉烧”演化名,“哑拉”为婴儿哭,“烧”为寨,意为婴儿哭的寨子。传说建村前此地有片小树林,过路人听到婴儿哭声,地名哑拉。清光绪十五年﹙1…[详细]


还有7个地名与金河镇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