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啦井镇

地名:啦井镇隶属兰坪县
行政代码:533325102代码前6位:533325
行政区域:云南省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长途区号:0886 邮政编码:671400
车牌代码:云Q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509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1.19万人
人口密度:约23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9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啦井镇,由清道光元年(1821年)始,当地开办盐井称“喇鸡鸣井”。后发展为街,称“喇鸡鸣街”,大理盐务署总知事柳玉春,曾拨经费修整喇鸡呜井街道,曾称“玉春街”,而当地群众习惯称喇鸡井街,简称“喇井街”,后通用为“拉井”而得名。

基本介绍: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辖镇。1958年建拉井公社,1964年至1966年与金顶、通甸并为一个区,1983年改区,1987年改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35公里。面积509平方公里,人口1.5万,有白、普米、傈僳、彝、汉等。辖春龙、-、桃树、富和、布场、九龙、新建、期井、长涧、桃树9个行政村。农业以种植玉米、小麦、洋芋为主。工业有盐矿、铜矿、木材加工业。

荣誉排行:

2021年3月,啦井镇入选2020年云南省卫生乡镇名单。

历史沿革:

民国二年(1913年)前,属于丽江县,为山后里,建县后为东新化里。

民国八年(1919年),为第一区琅井镇拉井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改称拉井镇聚宝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拉井镇。

1950年,与营盘、金顶合并为第一区。

1953年,与营盘划为个区称营盘片。

1958年,改拉井公社。

1964年,与金顶、通甸并为一个区。

1983年,改拉井区。

1987年,改拉井镇。

大理古城--文庙
啦井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清道光元年(1821)始,这里开办了盐井,称“喇鸡鸣井”。随着盐井的开办,这里逐渐发展为街,称“喇鸡鸣街”,上段曾称“书院街”、“十字街”、“四方街”…[详细]

长涧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址在一条较长的山涧里,得名长涧;原乡政权驻长涧村。…[详细]

新建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5年,因属布场乡管辖的区域较大,以布场乡北部区域单独设立一个乡,取名新建乡;原乡政权驻新建村。…[详细]

布场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布场”为白族语的音义混合译语,因村址长有白族语称“布”的一种草本植物而得名;现。…[详细]

挂登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白语地名。“挂登”为白族语音译,意为蕨菜地,村址原为长满蕨菜的台地,被附近的白族群众称为“挂登”。…[详细]

桃树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里大面积栽种桃树而得名。清代中期部分居民点已建村,清乾隆二年(1737),境域归属丽江府通甸西山约,清晚期属丽江县通甸里。1912年归属兰坪州通甸…[详细]

富和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石登山、温登山,后取“各民族富裕兴旺和睦团结之意”得名“富和”;是村居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故名。…[详细]

九龙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址东南有九股山溪流下,群众认为“水既是龙”得名“九龙”;现村民委员会驻地九龙。…[详细]

期井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白语地名。传说在很早以前这里有个龙潭,人们常到龙潭前烧香、借碗,随借随用随还。后来有人不守信用,借后不还,龙王大怒,冒出一股“神气”,从此就借不到龙王…[详细]


以下地名与啦井镇面积相当:
到啦井镇必去著名景点
啦井镇相关名人
啦井镇特产与美食
啦井镇民俗文化
兰坪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