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景罕镇 | 隶属:陇川县 |
行政代码:533124103 | 代码前6位:533124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692 | 邮政编码:678700 |
车牌代码:云N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5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69万人 |
人口密度:约17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8个行政村 |
景罕镇“景罕”傣语,意为“金子城”,因镇人民政府驻景罕得名。
基本介绍:
陇川县辖镇。1953年建景坎乡,归章风区,1969年成立庆九大公社,1971年改称景坎公社,1984年改区,1987年改景罕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6公里。面积156平方公里,人口1.6万,少数民族占50.25%,其中景颇族4089人,傣族3648人。芒(市)陇(川)公路过境。辖景罕、曼晃、罕等、曼面、曼软5个行政村。主产粮食、甘蔗。中国西南规模最大的机制白糖厂景罕糖厂座落于镇内。位于景罕镇玉兔山的景罕佛塔,由主塔和8座笋状镀金塔组成,与缅甸联邦曼德勒佛塔齐名,为印度、缅甸联邦、泰国等国公认的佛光宝塔,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和七月二十三日有盛大宗教-。
文化旅游:
姐冒奘寺位于陇川县景罕镇景罕村委会姐冒寨中,年代为清末。类别为古建筑。姐冒奘寺为德宏州第五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明正统九年(1444年)后,景罕镇境域属陇川宣抚司。
清代时期,沿明制。
民国四年(1915年),属勐陇行政委员。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陇川设治局。
1953年,建景坎乡,属章凤区。
1969年5月,划归共瓦公社。
1973年9月,成立景坎公社。
1984年,改景坎区。
1987年,改景坎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景罕(坎)”为傣语,“景”意为鼎足。“罕”意为金子,“景罕”即金鼎足之意,意为金子城,故名景罕。…[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景罕,傣语,“景”意为鼎,“罕”意为金子,因金鼎之足闪闪发光,故而得名景罕。…[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曼软”为傣语,“曼”为寨子,“软”为要,“曼软”即为要(取)媳妇之意,本村为要媳妇而得名。相传1千多年前,勐卯首领果成比带人马打猎,路经此地,发现双…[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曼面”为傣语,“曼”为寨,“面”为分,“曼面”即分出寨子之意。本村是从大帕浪分出一部分景颇族村民另行立寨。因原大队驻地曼面,现驻地老抗寨,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5年成立罕等乡人民政府,1968年改称广等大队,划归景罕公社。1981年恢复罕等大队,1984年复设罕等乡。于1988年3月改为罕等办事处,属景…[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曼晃”为傣语,“曼”为寨,“晃”为保护。“曼晃”即保护寨子之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81年设曼胆大队,1984年复置曼胆乡,2000年村改委普选为曼胆村民委员会。2005年4月因赛号乡撤并并入景罕镇管辖。…[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广宋”为傣语,“广”坡,“宋”高。“广宋”即高坡之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2000年改为广帕村民委员会,2005年乡镇撤并入景罕镇管辖,名称沿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