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崇溪镇 | 隶属:巧家县 |
行政代码:530622110 | 代码前6位:530622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70 | 邮政编码:654600 |
车牌代码:云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45.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76万人 |
人口密度:约11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1个行政村 |
崇溪镇因境内山岭重叠,峰高谷深,沟壑错落得名。
基本介绍:
巧家县辖乡。位于县境南部,1962年为崇溪区,1970年建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改乡。面积245.2平方公里,人口3.2万。公路东接大巧公路。辖崇溪、背风、羊棚、安居卡、干沟、老屋、马洪、南团、柏木、花山、河玉、共和12个行政村。乡境赖石山有人工种植的万亩草山,饲养业以牛、羊、生猪为主。农产玉米、马铃薯、荞麦、烤烟、花生、蚕桑。特产核桃、木漆。工业主要有采煤、砖瓦、酿酒、粮食加工等业。
荣誉排行:
2019年3月,云南省科协确定崇溪镇为2019年云南省“科普小镇”项目实施单位名单。
历史沿革:
清朝,属四甲。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为华宁镇。
1950年,属荞麦地区。
1953年,从荞麦地区划出,成立崇溪区。
1958年,分为崇溪、共和2公社。
1962年,合并为崇溪区。
1970年,设崇溪公社。
1984年,改称崇溪区,区属兴隆划归金塘乡。
1988年,区改乡,称崇溪乡,原区属中寨、下寨、吉兆3村划归中寨乡。
2012年9月,撤乡设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境域山岭重叠、河沟交错,得名“崇溪”。…[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山塆,常年风微,得名“背风”。清时属头甲。1939年属八区。1950属四区称华霖镇;1951年属四区称背风乡;1952年属七区称背风乡;1958…[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原此地搭有关羊子的草棚,得名“羊棚子”,简称“羊棚”。…[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域有一山沟,得名“干沟”。清时属头甲。1939年属八区。1950年属四区崇溪乡;1952年属七区称干沟乡;1958年属前进公社称干沟管理区;196…[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安居卡”系彝语,“安居”为一家彝族的名号;“卡”为村庄。意为彝族安家居住的村庄,氏居住过的地方,得名“安居卡”。…[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1952年政府为表示民族团结和谐共存,取民族团结之意。得名“共和”。…[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初开发时,人户居于半岩的小坪坪里,后迁居梭山,此地得名“老屋”。…[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马洪”系彝语。即竹子多,而得名“马洪”。…[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马树河流经此地形成狭窄口子,称“河遇口”,音变为“河玉”。…[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从前产小棉花,得名“花山”。清时属头甲。1939年属8区。1950年属四区崇溪乡;1952年属七区社设花山乡;1958年属七区促进公社称花山管理…[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民国初期设地方民团时,称“南团”。清时属头甲。1939年属八区。1950年属四区崇溪乡;1951年四区称南团乡;1958年属七区促进公社称南团管理区…[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生长柏木树,得名“柏木”。清时属头甲。1939年属八区。1950年属四区崇溪乡;1951年属四区南团乡;1952年属七区设柏木乡;1958年属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