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长湖镇 | 隶属:石林彝族自治县 |
行政代码:530126106 | 代码前6位:530126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71 | 邮政编码:652200 |
车牌代码:云A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99.6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39万人 |
人口密度:约4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0个行政村 |
长湖镇因境内湖泊长湖而得名。
镇政府驻维则村,距石林县城17公里,下辖10个村民委员会,31个自然村,40个 长湖镇
村民小组。全镇国土面积299.62平方公里,2006年末实有耕地44547.5亩,森林覆盖率49.59%,平均海拔1900米,年平均气温14℃,年平均降雨量为809毫米,霜期120—130天。
乡镇概况
长湖镇
长湖镇地处石林县境中部,县城之东南,镇政府驻维则村,距石林县城17公里, 长湖镇
下辖10个村民委员会,31个自然村,40个村民小组。全镇国土面积299.62平方公里,2006年末实有耕地44547.5亩,森林覆盖率49.59%,平均海拔1900米,年平均气温14℃,年平均降雨
2024年7月,长湖镇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2008年4月,环境保护部授予长湖镇第七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文化旅游: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名人故、旧居),位于长湖镇老海宜村,建于民国,坐北朝南,土木结构,重檐硬山顶,面阔六间,占地面积200余平方米,为金国富故居。金国富(1904-1974),石林
独石山赵发扎营遗址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军事设施遗址),位于长湖镇维则村东独石山上。清朝咸丰七年(1857),弥勒、路南的彝民在首领杨辉南、李文兴的率领下,在今弥勒县麟马洞村风口山
毕恒光烈士革命活动旧址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位于长湖镇中心学校(原省立圭山小学)内。1946年6月,中共云南省工委派毕恒光到尾则村省立圭山小学以教书为
海宜昂氏彝汉文宗谱碑石窟寺及石刻类(碑刻),位于长湖镇老海宜村内。立于民国二十年(1931),坐东向西,原碑为3门4柱式碑刻,高2.75米,有碑额,在文革中遭破坏后断成2节。现存残碑宽0.6
乍龙彝文摩崖题字石窟寺及石刻类(摩崖题字),位于长湖镇大乍龙村西约1.5公里处一石壁上。摩崖题字为古彝文,用漆墨题写,共30行525个字,除少部分彝文字迹模糊外,大部分尚可辨认。据古文字专家
历史沿革:
1969年,设维则公社。
1984年,维则公社改为维则区。
1988年,维则区改为维则乡。
2006年1月,撤维则乡,设长湖镇。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维则”彝语音译汉,意为生猪交易的地方;现。…[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雨胜”彝语音译汉,“雨”即水,“胜”即潮湿,彝语意为水多,潮湿的地方。…[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宜政”彝语音译汉,彝语意为是适宜人居住的地方。…[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舍色”为彝语音译汉,“舍”指深林中出水之地,“色”指水干涸,意为深林中有水涨落的地方;村委会现驻舍色。…[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豆黑”为彝语音译汉,“豆”即灾疫、病魔,“黑”即除灭,彝语意为消除病魔的地方。…[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五十一年,蓑衣山隶属富安乡,清咸丰五年(1855)路南州推行寓团(兵)于保的保甲制,蓑衣山为富安乡一甲二党一保。1940年,蓑衣山为麟马乡第10…[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所各邑”为彝语音译汉,彝语意为水边有杏树的地方。…[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彝语音译汉,祖莫,彝语“自码”之近音,彝语意为白刺花,即长有白刺花的地方。…[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海宜”为彝语音译汉,彝语意为水塘边上的地方;村委会现驻老海宜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乍龙”为彝语音译汉,“乍”:鹰,“龙”:城,彝语意为鹰栖息的地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