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龙潭彝族傣族乡 | 隶属:思茅区 |
行政代码:530802201 | 代码前6位:530802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79 | 邮政编码:665000 |
车牌代码:云J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325.6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9096人 |
人口密度:约2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6个行政村 |
龙潭彝族傣族乡因地下泉涌出形成状如蛟龙的天然湖而得名。
基本介绍:
龙潭乡位于翠云区西南部,因地下暗河从山脚涌出,形成天然湖泊(龙潭湖)而得名。东南与六顺乡相连,西与思茅港镇接壤,北与景谷县、云仙乡隔江相望,土地面积为325.65平方公里。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大部分属石灰岩地带,最高海拨2143米,最低海拔665米,平均海拔1403.5米,气候温度适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最低温度3℃,年平均降雨量为1524毫米,属干旱少雨地区,全乡森林面积11933.7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6%。龙潭乡成立于1988年12月,居住着汉、彝、傣、拉祜、佤、白、回、哈尼8种少数民族,1993年改设为龙潭彝族傣族乡,1995年被列为云南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全乡辖龙潭、老鲁寨、平
文化旅游:
龙潭傣族村竜林位于思茅区龙潭乡龙潭村委会,是一个傣族聚居的村委会,全村200户人家,全部为傣族,在此定居已经200年以上,他们保持了傣族的全部生活习俗。竜林是傣族的神圣之地,每年都要进行祭祀
干沟厂铜矿遗址干沟厂铜矿遗址位于思茅区龙潭乡老鲁寨村。据记载最初于清康熙3年(1664年),由英国人开采,后于清康熙23年(1684年)又开采了7年。为制止外国对我国资源的掠夺,至清乾隆14
南本缅寺遗址位于思茅区龙潭乡龙潭村委会南本小组中心位置,占地900平方米,其东边是著名的双龙泉源头,泉水从村子南边流过,西边是竜林,北边背靠大山,是村民心中的风水宝地。南本小组40多户人家,
六顺土司衙门遗址位于思茅区龙潭乡龙潭村,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六顺傣族土司,世袭印官(正四品),其势力范围东至勐茄户,西至澜沧江,南至整糯坝,以思茅署近郡城难以遥制,改移龙塘总权与之要枢。
历史沿革:
1988年,从翠云区析出龙潭、麻栗坪、平掌寨、黄草坝4乡,从竹林区析出老鲁寨乡置龙潭乡。
1993年,成立龙潭彝族傣族乡。
2002年,在异地扶贫开发区设立大沙坝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因龙潭小组东北面山脚岩壁常年出水,形成一天然湖泊,当地群众说潭中有龙吐水,故称龙潭。驻地龙潭,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老鲁寨村民委员会1950为老鲁寨乡属六顺县第二区,1958年与关山、凉水箐合并为关山乡属普洱县上游人民公社,1961年分开成老鲁寨公社属竹林区,196…[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本村民委员会原驻地自然村为平掌寨村民小组,因地势平坦,故而得名。现驻地大寨子,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黄草坝村民委员会1950年建政时为黄草坝乡属翠云区,1961年与麻栗坪、平掌寨合并为麻栗坪公社属翠云区,1964年分开仍称公社属翠云区,1969年改为…[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本村民委员会原驻地自然村麻栗坪村民小组,因地处平坝,麻栗(栎)树较多,故而得名。现驻地大寨子,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沙坝村民委员会成立于2003年,其前身为异地扶贫大中河开发区,1996年思茅区被省政府列为实施全省异地扶贫开发试点县,转移安置跨地州异地移民2.3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