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钟鸣镇 | 隶属:彝良县 |
行政代码:530628107 | 代码前6位:530628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70 | 邮政编码:657600 |
车牌代码:云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06.79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47万人 |
人口密度:约13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6个行政村 |
钟鸣镇古称“伐乌关”,与豆沙关、大关合称“三关”,明、清时期的军事要塞。因有二十四个山头犹如二十四口“金钟扑地”而得名。
基本介绍:
素有“二十四口金钟扑地”的钟鸣镇,位居彝良北部,东南与两河、龙安接壤,西与大关天星毗邻,北与盐津县相连,乡政府驻地距县城33公里,境内地形复杂,海拔在700——2021米之间,立体气候突出。全乡总面积106.7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24106.3亩,辖钟鸣、木龙、庙林、扯炉、山河、麻窝6个村,139个农业合作社,居住着汉、彝、苗三种民族。2005年底,全乡476户18538人,实现粮食总产量902.6万斤,农民人均有粮497斤;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112.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13.43元;地方财政收入35.73万元。境内资源丰富,有煤、铁、硅、石英砂等矿产资源10余种,其中石英砂
荣誉排行:
2024年3月,钟鸣镇入选2024年云南省卫生乡镇名单。
历史沿革:
1958年10月,成立钟鸣公社。
1961年,属两河区。
1962年9月,从两河区划出设立钟鸣区。
1964年底,并入两河区。
1969年6月后,为两河公社。
1984年3月,由两河公社划出原地域分设钟鸣区。
1988年4月,撤区建乡。
2024年8月,撤乡设镇。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有二十四座山丘形似二十四口金钟扑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有木头龙的传说,故而得名木龙。1950年起为伐乌关乡,属五区;1953年起为伐乌关乡,属六区;1958年起为大河管理区,属两河公社;1960年起…[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树林中有一座山王庙,故而得名庙林。…[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过去扯大炉炼铁,故而得名扯炉。1952年起名扯炉乡,属四区;1953年起名扯炉乡,属六区;1958年起名扯炉管理区,属钟鸣公社;1960年起名扯…[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处于三条河流的汇合处,故而得名三河,后“三”演变为“山”至今,故名山河。…[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地形呈四周高中间低,形似麻雀窝,故而得名麻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