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铜厂彝族乡 | 隶属:易门县 |
行政代码:530425203 | 代码前6位:530425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77 | 邮政编码:651100 |
车牌代码:云F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29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41万人 |
人口密度:约4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9个行政村 |
铜厂彝族乡因明清时期曾大规模土法开采并筑炉炼铜而得名铜厂。
基本介绍:
易门县铜厂彝族乡位于易门县城西北部,距易门县城24公里,距省城昆明122公里。全乡辖9个村委会,153个村民小组,地域面积292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279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62%,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山区乡。乡内立体气候显著,最高海拔2484米,最低海拔1414米,复杂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多种不同的气候类型,有高温多湿的低热河谷,也有春旱夏凉的高寒地带,适宜种植多类农作物及经济林果。铜厂乡境内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广茂的森林植被覆盖率居全县之首,深山野林中盛产的野生食用菌、松茸、药材倍受消费者亲睐,铜 、铁、奶油石等矿产资源分布广、品位高,极具开发价值,吸引着投资商前来投资开采。多年来,团
荣誉排行:
2021年3月,铜厂彝族乡入选2020年云南省卫生乡镇名单。
历史沿革:
明隆庆元年(1567年),铜厂彝族乡境域称西乡。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称保良乡。
清宣统三年(1911年),称西区。
民国二十年(1931年),称三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称惠民镇。
1949年12月,称惠民区。
1950年5月,并入汇川区;10月,称三区1958年11月,称铜厂公社1961年1月,称三家厂区1963年2月,称三区。
1969年12月,称团结公社。
1979年12月,称铜厂公社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明、清时,现万宝厂、铜厂、新庄一带,铜矿开采盛极一时,有100余座土炉炼铜。…[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首户村民“李四保”前两字取名为“李四村”,后讹变为“里士”。…[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芭蕉村是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铜厂彝族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碧多:彝语,意为“爱唱爱跳的地方”。1949年12月15日易门解放,属惠民区,为团田行政村;1950年属三区,为团田乡;1958年属铜厂公社,为团田管…[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米苴:彝语。米:地,苴(方言读作“嘬zuo”),小,意为“地块较小的村子”。…[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西北山坡有一龙潭,供枇杷树村和该村饮用,后人增多,两村争水,经协商,水分三股,故名“三股水”,后简称“股水”。…[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其方位在县城西部山箐内,得名西山箐,后人丁兴旺,迁至二村且该村地理位置居下。…[详细]
底尼村委会30余个自然村,近千户农户都是彝族。底尼隶属铜厂乡,距铜厂乡政府所在地21公里,距易门县城23公里,海拔2250米,年平均气温12.5℃。彝…[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沙衣,彝语,即“水中含沙”之意。以该地雨量较丰富,经常发生洪水,淤积很多沙石,得名沙淤,后演变为沙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