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小勐统镇 | 隶属:永德县 |
行政代码:530923102 | 代码前6位:530923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83 | 邮政编码:677600 |
车牌代码:云S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84.1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39万人 |
人口密度:约7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6个行政村 |
因集市兴旺,交通便利而得名。“小勐统”,傣语音译,意即“四通八达之地”。
基本介绍:
“小勐统”,傣语意为“四通八达”,小勐统镇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历史上是永德通往保山、缅甸的重要通道,建于清光绪年间的著名古铁索桥——惠通桥,就横跨在该通道必经之地勐波罗河上。小勐统属永德县较大的乡镇之一,距县城德党48公里,有国土面积584.14平方公里,东与永康镇和保山市昌宁县以河交界,西以怒江与保山市龙陵县相邻,西南以南碰河为界与镇康县接壤,北以勐波罗河为界与保山市施甸县隔河相望,是永德的北大门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全镇辖16个村委会,222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49297人,境内居住有汉、布朗、白、彝等民族。
境内立体气候明显。热区资源丰富,全镇16个村委会,有11个村处在热
荣誉排行:
2021年3月,小勐统镇入选2020年云南省卫生乡镇名单。
2014年7月,小勐统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历史沿革:
明清,为11户地,改土归流设团长及巡检主政。
民国元年(1912年),改巡检为分治员。
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县佐。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设第五区,下设5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第五区分为兴华镇和朝阳乡。
1950年,称为北区,后改称第五区,下设9乡、1镇。
1951年,保山地区的忙蚌、怕南,划归县辖,并入镇内。
1959年,为五星公社。
1964年,改为小勐统区,下设14公社。
1969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勐统系傣语地名,“勐”意为地方,“统”意为通道,勐统意为四通八达的地方,冠小字与昌宁县的大勐统区分,驻地小勐统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麻栗树村是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小勐统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丫口村是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小勐统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崇祯十六年(1642年)建村,地处大山河边东岸,故名河边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坐落在半山坡上,故名半坡。1950年前属镇康县朝阳乡第七保;1950年后分属镇康县北(五)区郭家寨乡,弯腰乡;1959年始属小勐统公社小勐统管理区,后…[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本村坐落在木瓜树多的地方,故名木瓜河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力柴村是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小勐统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丫口村是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小勐统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原有一棵酸杷树,其根外露并盘绕四周,故名酸杷根村,驻地酸杷根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湾甸系傣语地名,“湾”意为山包,“甸”意为平地,湾甸意为山包下的平地。…[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忙牛水系傣语地名,“忙”意为寨子,“牛”意为上边,“水”意为筑坝,忙牛水意为拦水坝上边的寨子。…[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曾经在此地开拓过乡村集市,故名。1950年前属保山县关南乡第七保;后属酒房区忙蚌村;1952年划归镇康县北区鸭塘乡;1959年属小勐统公社鸭塘管理区;…[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本村驻地原是野鸭在水里游玩和栖息的地方,村从其名,故名鸭塘,驻地鸭塘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班老系傣语地名,“班”意为平掌,“老”意为芦苇,班老意为芦苇花丛边新开辟的地方。据李上寿碑文载,此人一生居无定所,过江湖生活,六十多岁时流落至此,一生…[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玉明珠系彝语地名,“玉”意为水,“明珠”意为地方,玉明珠意为有水的地方。…[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本村过去梅子树较多,故名梅子箐村,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