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赤水源镇 | 隶属:镇雄县 |
行政代码:530627107 | 代码前6位:530627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870 | 邮政编码:657200 |
车牌代码:云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7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96万人 |
人口密度:约34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0个行政村 |
赤水源镇原名板桥,因境内属赤水河源头得名。
基本介绍:
赤水源镇位于镇雄县境西部,全镇总面积174平方千米,辖10个行政村(社区)、200个村民小组(居民小组),耕地总面积3500.6公顷。农作物种植面积7847.5公顷,其中,粮食作物6016.2公顷,粮食产量20501吨;种植烤烟300公顷,产量704吨。年内大牲畜出栏3724头,年末存栏8857头;肥猪出栏61185头,生猪存栏53622头;羊出栏167只,存栏1418只;家禽出栏122089只,存栏123792只。各行政村均通公路、通电、通自来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7.2亿元,年均增1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7275元,年均增长15%。全镇共享受低保人数8380人,低保覆盖率达13%。
荣誉排行:
2022年2月,云南省爱卫办命名赤水源镇为2025年度云南省卫生乡镇。
历史沿革:
清朝,属上北迎思里(罗坎)一甲,上东至永里(雨河)一甲,上西同风里(牛场)一甲。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属一区关口乡,八区安、庆乡及九区的保倚、板桥。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镇关乡、霸板乡、八卡乡。
1950年,属一区(县城)、五区(芒部)、七区(五德)。
1953年,属芒部区和以萨区。
1988年,改设板桥镇。
2004年5月,更名赤水源镇。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洗白”系“血柏”谐音,该地从前有棵大柏树,当地称血白,故名洗白,片村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处两条小河的交汇处,故称岔河,片村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过去境内有一些地方冶炼铅锌提炼银,开过银厂,故名银厂,片村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原来一姓陇建有铁厂,故名铁厂,片村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清朝时期此地设塘驻兵,名“芒部塘”,亦称“芒部城”。后因语音演变,“巴拉坝”称“pānglāng坝”。近音写螳螂,称螳螂,片村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曾是通往四川的要道,早先搭木铺板成桥,即称“板桥”,故名,系片村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曾有一保长种植木瓜,且繁殖成林,故称木瓜园,片村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系滇川的必经要道,清道光元年,以武姓在此敬爱设马店,故称马店,片村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倮倘”为彝语,一家彝族的名号,楼拓家在的地方,片村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彝语:因“布丈”是彝语“布酌”的变音,即:“布(布慕)”意为端公,“酌”意为在,即端公先生居住的地方,后谐音布丈,片村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