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江口街道 | 隶属:黄岩区 |
行政代码:331003007 | 代码前6位:331003 |
行政区域:浙江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76 | 邮政编码:318000 |
车牌代码:浙J | 行政级别:街道 |
辖区面积:约31.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7万人 |
人口密度:约150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9个行政村 |
处于三江汇合处得名。民国《台州府志》卷四六:“三江口,在县东十五里,永宁江至此,上承灵江,下合椒江,故名三江,俗称三港口。”。
基本介绍:
江口街道办事处驻江口村,面积31.3平方千米,辖31个行政村,人口3.12万。邮编:318020。
江口街道
-
村居
江口、山下郎、白石车、白石王、水角、新来桥、山後洋、山头金、草坦路、唐家岙、白龙岙、坦洋、林家岙、洋头、东岙、上辇、道头、芦村、前洋王、下洋郑、东湗、土见岸、埭头、下凌、下闸、安然、上西岙、项岙、东河头、太阳新、上湗。
-
工业
实现工业总产值18.53亿元,同比增长16.83%,其中村以上工业企业产值6.61亿元,同比增长21.07%。规模以上产值6.79亿元,同比增长45.9%。规模企业总数增至34家,其中1000万元以上企业达20家。
全年技改投
荣誉排行:
2007年12月,江口街道被浙江省教育厅授予第十一批浙江省教育强镇荣誉称号。
文化旅游:
新来桥位于黄岩区江口街道新来桥村徐家里。桥呈东西走向,为清代建筑。占地面积为40.5 平方米。桥长 13.5 米 , 宽 3 米 , 桥净跨 6.1 米 , 矢高 3.2 米。新来桥为单孔石
山下郎石板仓遗址位于黄岩区江口街道山下郎村朱砂堆山下。遗址占地面积15000 平方米以上。内有 26 处被开采过的采石仓遗址及十个洞穴。长期以来得雨露浸浴,积一泓碧水,形成洞连洞、池连池的自
徐氏节孝坊位于黄岩区江口街道下闸村,坐北朝南,面临东官河。徐氏节孝坊为四柱一楼冲天式与门楼式相结合的石牌坊,额题“钦旌处士洪昌欣妻徐氏孺人之节孝坊”。旧志未见记载,可能为清光绪年间所建。牌坊
历史沿革:
清光绪初年属49都1-2图。
民国时属直属镇东乡。
1949年5月设澄江区镇东乡。
1949年8月建江口乡。
1950年分设镇东、江口、坦洋3乡。
1956年3月江口、坦洋两乡并属镇东。
1961年为江口人民公社。
1983年为江口乡。
1992年2月改称江口镇。
1992年上辇乡并入。
2001年12月撤销江口镇设江口街道办事处。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传说宋康王南逃,路过此处时,建一石桥,称圣来桥,后改为新来桥,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位于白石车之前(南面)村民多姓王,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山下郎南面是山,以前住着郎姓,故名。1951年为镇东乡山下郎村,1956年称镇东乡红旗社,1961年称江口公社红旗大队,1983年为江口乡山下郎村委会…[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地处坦洋上首,故名。1951年为坦洋乡洋头村,1956年属镇东乡光明社,1961年称江口公社洋头大队,1983年称江口乡洋头村委会。1992年称江口…[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土质含沙性,早年直至50年代广种甘蔗,家家榨制土糖,故群众叫糖家岙,后因谐音演变为唐家岙,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据《宋史·高宗纪》载,南宋建炎3年,宋高宗赵构经章安,渡椒江来此逗宿,然后上车南逃。因皇帝乘坐车子叫“辇”,遂名上辇。…[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西南两面环山,村民聚居西部,故名。1951年称西岙乡西岙村,1956年属上辇乡光明社,1961年称西岙大队,1981年更名为上西岙大队。1983年称上…[详细]
下闸村位于江口街道工业中小园区,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粮田462亩,全村常住人口325户1107人。我村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说数百年前有支妙龙江过此向南转弯向东出海,该转弯处,俗称埭头。…[详细]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江口街道江口村位于黄岩、椒江、路桥、临海交界处,是街道办事处驻地。全村常住人口5210人,江口村人口910人,村集体资产8700余万…[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水角和白石车两村合并,地处永宁江南岸,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山头金村、下凌村和草坦路村3村合并后,各取一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坦洋村和东岙村合并,因东魁杨梅始祖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白龙岙村和林家岙村合并,地处山麓,风景秀丽,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河头、项岙和安然3村合并,地处江口街道东部,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上湗村和前洋王村合并,故名。2018年8月,行政村规模调整,上湗村和前洋王村合并为江口街道上湗王村。…[详细]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东湗村和太阳新村合并得名。寓意旭日东升,前途光明。…[详细]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两村合并,地处永宁江、灵江、椒江三江汇合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4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芦村与下洋郑村合并,芦村港进港道路位于,村以路为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