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翁垟街道 | 隶属:乐清市 |
行政代码:330382005 | 代码前6位:330382 |
行政区域:浙江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77 | 邮政编码:325000 |
车牌代码:浙C | 行政级别:街道 |
辖区面积:约26.3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8.06万人 |
人口密度:约306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3个行政村 |
翁垟世称“六民”之地,渔盐之乡。晋朝时,翁垟筑有塔头塘、沙埭等。与海争地,故土质系海相沉积的软粘泥涂,俗称“滃洋”。又传辖地古为一片海积荒地,后有翁姓来此开垦成垟,得以定居,以姓名地,故名翁垟。
基本介绍:
翁垟镇位于乐清市东南部,东濒乐清湾,与洞头、玉环等县隔海相望,南接黄华镇,西毗象阳镇,北临乐成镇。陆地面积26.32平方公里,浅海滩涂20平方公里。辖区共有38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人口约为5.6万。
翁垟镇是传统的农、工、盐、渔、畜综合发展的乡镇,是乐清市中心工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经济实力多年来一直名列乐清市第5位,1997年被评为温州市首批小康乡镇,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4.7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55元。
近年来,翁垟镇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效益农业有了较快发展,2005年,经济作物面积达12488亩。沿海滩涂水产
文化旅游:
林大椿故居位于翁垟街道高阳村,年代为清,为乐清市文物保护点。
陈仲舆墓位于翁垟街道门前村,年代为民国,为乐清市文物保护点。
三屿山烽火台位于翁垟街道三屿村三屿山顶,年代为明,为乐清市文物保护点。
历史沿革:
民国元年(1912),建立翁垟自治乡。
民国11年(1922),设翁垟、地团乡。
民国18年(1929),翁垟建为行政乡,隶属于柳市区。
民国23年(1934),翁垟设镇。
民国29年(1940年7月《档案》),翁垟镇辖:本街、地团王、坭垟、高桥、双坟、前桥、后桥、沙埭、沙埭头、上桥、河西、前西门、后西门、塘下、小门山等15个保。
民国33年(1944)8月,日本侵略军占领翁垟时,敌伪翁垟镇公所设塔山寺。
民
九房社区:由原九房前、九房后、翁盐等3村合并而来。…[详细]
翁垟街道前进村座落在翁垟西南角,相邻有原黄华殿后三宅村(南西是荷堡村),人口2600人,暂住人口1300人,耕地面积550亩,交通困难,产业以农业为主…[详细]
1、翁垟街道华新村处于翁垟街道南首,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拥有耕地410亩,交通十分便利,直通柳市、温州、乐清、大门,生产产值约4000万元,村人均…[详细]
桥头村位于乐清市翁街道办事处以东南2.5公里处,属地团社区。全村共有435户,分12小组,共有1680人。占地面积1750亩,其中耕地421亩。南怀瑾…[详细]
地盐村地处沿海东濒乐清湾开口处,与洞头大门岛隔海相望,距瓯江口约2公里,与温州一衣带水,与经济重镇—柳市镇相距9公里,北靠翁垟集镇区,交通便捷,地理位…[详细]
曙光村位于乐清西北角临海边,属地团社区,拥有丰富海涂资源,村内有水田342亩人均耕地0.25亩,水产养殖场600亩 党员49,村民代表56名 …[详细]
东塘下村位于翁垟街道经济、文化、贸易中心,东有兴茂路,南有南阳路,西至镇西南路,北临府前路,全村共人口1980人,占地面积215亩,基本农田380亩,…[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村内所建的高义桥桥高而得名。1949年解放后为高桥村;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高桥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高桥行政村。1992年撤扩并属翁垟镇,…[详细]
南街村地处翁垟街道车站边,属翁垟街道雁塔社区,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近年来自然保护得到加强,一直以来保留着沿海村庄的宁静和秀…[详细]
北街村地处翁垟集镇中心,属雁塔社区,集我街道文化、金融、商业、休闲中心为一体。又是我街道的交通中心枢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全村有常住户733户,…[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据清·光绪《乐清县志》载:宋绍兴十九年(1149),徐氏建河西桥。村名以此而来。…[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有一石桥连接前后两村,位桥南,故称前桥。…[详细]
后桥村位于翁垟街道中兴社区,万翁公路贯穿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482户,总人口2032人,其中党员52名,村民代表57名;耕地面积445亩,其中水田…[详细]
三屿村处于翁垟街道北首,靠近乐清市经济开发区南首,村庄南首是新拓宽经二路贯穿本地,西北侧是万翁公路,交通便利,东首靠海涂,村庄人口2830人,665户…[详细]
翁垟街道高阳村,位于东海之岸,距市中心10公里,距电器之都柳市镇5公里,辖属翁垟街道中兴社区,交通便利,人才辈出,高阳馄饨闻名大江南北,高阳烟花批发一…[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古时,至盐盆村有条沙垄,因村处沙垄南角,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古时村东有埭,埭外是海浦,名湖埭,在埭前,故称后湖埭村。…[详细]
后湖埭村:由原后湖埭、下垟等2村合并而来。…[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地处北山之前得名。1949年解放后为北山前村,属翁垟镇;1950年划归海澨乡;1956年并入翁垟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北山前大队;1961年9月…[详细]
因以驻地得名在王宅自然村而得名。原东方村因地处镇政府东面得名。辖区面积1.79平方千米,户籍人数2307。与东盐行政村分辖王宅自然村。1949年5月后…[详细]
以新河、双望2村各取1字组合得名。原双望村以改驻地村名得名。辖区面积0.48平方千米,户籍人数955。1949年5月后称双坟村,属海澨乡;1956年2…[详细]
沙川村:由原山环、沙头、沙头盐等3村合并而来。…[详细]
樟荷湾村:由原樟树下、荷岙、雪湾等3村合并而来。…[详细]
西门村:由原前西门、后西门等2村合并而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