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拔茅村 | 隶属:羽林街道 |
行政代码:330624001208 | 代码前6位:330624 |
行政区域:浙江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75 | 邮政编码:312000 |
城乡分类:镇乡结合区 | 分类代码:122 |
车牌代码:浙D | 行政级别:村 |
据万历《新昌县志》载始名白卯,村后山路有水库(高蟠潭),传为白龙母所棲,上有龙亭,天旱求雨必灵验。元泰定丁卯年,王伦授新昌县尹。将之任,舟交扬子江,梦一妪来谒问之,曰新昌高蟠人,姓白,闻公远来,故相迎耳。觉而怪之,到任询之,果有高蟠潭。白卯村名恐有此而来,后演变为白茅、拔茅。
2023年7月,拔茅村被命名为浙江省“红色根脉”强基(基层党建)示范村(社区)。
拔茅村位于县城东南9公里杭温公路与甬婺公路交叉口。据万历《新昌县志》记载:“始名白卯,村后山中有高蟠潭(现为水库),传为白龙母所棲,上有龙亭,天旱求雨必灵验。元泰定丁卯年,王伦授新昌县尹。将之任,舟次扬子江,梦一妪来谒问之,曰新昌高蟠人,姓白,闻公远来,故相迎耳。觉而怪之,到任询之,果有高蟠潭”。白卯村名恐由此而得,后来演变为白茅、拔茅。
南明张氏始祖张响之玄孙张光祖(1279-1329),原居县城仁政坊,其子应著(1303-1359)在元末徏居拔茅。许氏从龙皇堂迁来,村中居民以张、许居多。2006年至今属羽林街道。现有12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895户、2316人。
清属仙桂乡二十都,宣统2年属东区沃洲镇。
民国24年属分水乡。
36年属分水乡四、五保。
1950年属分水乡,1956年属新民乡。
1958年为新昌人民公社拔茅大队拔茅生产队,1961年为拔茅人民公社拔茅大队,1983年属拔茅乡,大队改设村委会,1985年属拔茅镇,2001年12月属城关镇。
2006年9月城关镇分设街道后,属羽林街道。
辖拔茅、白茅坑,何家庵,排厂头、双塘、小湾头、后山湾、磨石孔,高盘湾,碗
拔茅村附近有新昌丝绸世界旅游区、新昌大佛寺、穿岩十九峰景区、天姥山风景名胜区、鼓山公园、沃洲湖景区等旅游景点,有新昌白术、新昌小京生、平水珠茶、大佛茶、兰亭水蜜桃、新昌板栗等特产,有新昌调腔、传统砖瓦制作技艺、小京生炒制技艺、西坑吹鼓亭、丁家坞马灯、新昌布袋木偶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