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七里乡型坑村
地名:型坑村 | 隶属:七里乡 |
行政代码:331122203244 | 代码前6位:331122 |
行政区域:浙江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78 | 邮政编码:3230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车牌代码:浙K | 行政级别:村 |
地名由来:
村旁山涧,两山陡绝。树木阴森。日照短,原名阴坑。后避讳阴字作应坑.清康熙间、蓝恒金,恒上、恒先兄弟因避乱,从福建上杭扶阳金竹坡迁缙云景福乡大姆山之阴曰西田、转迁应坑。为县蓝姓畲族的主要聚居点。因不远代湮,民俗都已汉化。乾隆40年后(1775)。改名型坑。
荣誉排行:
2022年10月,型坑村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
基本介绍:
型坑村概况
七里乡型坑行政村位于七里乡政府所在地西面,行政置地于小古自然村。距乡政府13公里,东北与新建镇为邻,西南深入大母山,西北紧邻金丽温高速公路,东接黄塘头村,方圆约15平方公里,是七里乡面积最大的行政村之一。由5个自然村,三个行政村(分别为红门,小古,型坑)在2010年10月合并而成改名为型坑村,型坑村有487户,1250人,村两委所在地为小古。小古自然村历史最为悠久,迄今已有600余年,型坑自然村位于大母山山脚,是缙云县少数氏族畲族的聚集地,全县畲族人口400余人,其中270人分布型坑自然村
型坑行政村的地理面貌为山涧狭长型,长约七公里,宽不过1公里,最长纵深约有
历史沿革:
解放初为小古行政村,属小筠乡。
1956年属南溪乡。
1958年称小古生产队,属南溪管理区。
1961年建立小古大队,属南溪公社。
1980年属小筠公社。
1984年为小古村民委员会,驻地型坑村,属小筠乡。
1992年撤扩并后,改叔七里乡。
2010年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原小古、红门、型坑并为型坑村,属七里乡。
周边相关:
型坑村附近有仙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河阳古民居、缙云县博物馆、缙云阁、铁城、朱潭山等旅游景点,有缙云黄花菜、缙云茭白、缙云土面、缙云黄茶、缙云麻鸭、仙都笋峰茶等特产,有上宕功夫、河阳古民居营建技艺、缙云烧饼制作技艺、庙会(张山寨七七会)、黄帝祭典(缙云轩辕祭典)、缙云迎罗汉等民俗文化。
相关资讯
- 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
- 2021年浙江省卫生乡镇
- 2012年—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
- 第七批云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 缙云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 缙云县七里乡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 缙云县七里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 型坑村概况
型坑村相关
七里乡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