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漆园街道 | 隶属:蒙城县 |
行政代码:341622001 | 代码前6位:341622 |
行政区域:安徽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58 | 邮政编码:236000 |
车牌代码:皖S | 行政级别:街道 |
辖区面积:约117.4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02万人 |
人口密度:约42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3个行政村 |
由于该地是庄子做官为漆园吏的地方,《史记》卷六十三《老子列传》附《庄周传》记载“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故得名“漆园”。
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县)人,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为寓言《庄子》,被唐明皇封为《南华经》,他本人…… 庄子详细信息++
座落在县城北郊的漆园古镇,在2006年4月的农村综合改革中,调整建制并入城关镇,设置为蒙城县城关镇漆园办事处,以其独有的深厚文化底蕴成为蒙城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我处现有人口6万人,国土面积117.49平方公里,12万亩耕地,辖2个社区居委会,13个行政村。
漆园办事处地处暖温带,年平均气温15度,年降水量900毫米,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物产丰富,漆园是一代先哲庄子故里,是其生活、为官的所在地。著名的漆园旧址,庄子祠就座落在漆园境内。
一、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2007年1—6月,办事处已签约金额1.6亿,实际到位资金4000万元,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0万元,提前
1958年为漆园人民公社。
1975年1月设涡北区。
1986年成立漆园乡。
1992年2月撤区并乡,设漆园镇。
2006年将漆园镇并入城关镇;2008年撤销蒙城县城关镇,设立漆园街道,地名沿用至今。
北城社区:位于涡河北岸,社区下辖8个自然庄,11个村民组,土地面积2050亩,常住人口2431人。…[详细]
碾盘社区共有人口2097人,5个自然庄,9个居民组,耕地千亩左右,码头四个,主要经营煤、黄沙和石子,人均年收入4200元。正式党员35名,团员46名。…[详细]
孙沟村人口4896人,耕地5301亩,辖12个自然庄,人均年收入4500元, 农业经济以小麦种植为主。 …[详细]
土山村人口3082人,耕地6720亩,辖12个自然庄,人均年收入4500元, 农业经济以小麦、大豆、玉米种植为主。…[详细]
香山村人口5283人,耕地8942亩,辖19个自然庄,人均年收入4500元,农业经济以小麦、大豆、玉米种植为主。…[详细]
前王村人口4800人,耕地12300亩,辖13个自然庄,人均年收入4510元, 农业经济以小麦、大豆、玉米种植为主。…[详细]
太山村人口4460人,耕地11000亩,辖18个自然庄,人均年收入4560元, 农业经济以小麦、大豆、玉米种植为主。…[详细]
十里井村人口5200人,耕地6010亩,辖15个自然庄,人均年收入4560元,农业经济以小麦、大豆、玉米种植为主。…[详细]
花园村人口4613人,耕地6600亩,辖18个自然庄,人均年收入8560元, 农业经济以小麦、大豆、玉米种植为主。…[详细]
黄寨村人口3530人,耕地8600亩,辖10个自然庄,人均年收入4500元, 农业经济以小麦、大豆、玉米种植为主。…[详细]
宫庄村人口3472人,耕地8400亩,辖12个自然庄,人均年收入4520元, 农业经济以小麦种植为主。…[详细]
淝河村人口4360人,耕地 9600亩,辖18个自然庄,人均年收入 4510元, 农业经济以 小麦、玉米种植为主。…[详细]
唐集村人口4370人,耕地8500亩,辖14个自然庄,人均年收入4500元, 农业经济以小麦、大豆、玉米种植为主。…[详细]
双油坊村人口4857人,耕地8250亩,辖14个自然庄,人均年收入4510元, 农业经济以小麦、大豆、玉米种植为主。…[详细]
旭光村人口3973人,耕地8090亩,辖 16个自然庄,人均年收入4510元, 农业经济以小麦、大豆、玉米种植为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