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董家镇 | 隶属:丰都县 |
行政代码:500230105 | 代码前6位:500230 |
行政区域:重庆市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23 | 邮政编码:408200 |
车牌代码:渝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69.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45万人 |
人口密度:约20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8个行政村 |
董家镇因原辖区内董姓人较多而得名;相传董家坝绅耆董汉广等四人为首,向乡民募化钱粮木料,在坝南岗建起一座文昌宫,并在宫前扩建市街店铺,因坝上董姓人家特多,遂取名董家场;后镇名沿用场名。
丰都县辖镇。1953年由飞龙乡划出设董家、大石、石盘三乡,1955年底将三乡合并置董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4年建镇,1992年飞龙乡并入。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83公里。面积69.9平方公里,人口3.1万。董家场至许明寺公路与丰垫公路相连。辖人和寨、红丘、董家嘴、陆家林、敞垭口、赵家河、鸡公嘴、柏杨坪、新场岭、余家山、熊坊沟、石龙门、中和、水地沟、新屋旁、四角楼、 上岔河、黄桷湾、彭家坝、飞龙洞、官圣场、双岔河、白鹤洞23个村委会和水巷子1个居委会。有以建材、建筑、运输、酿酒、粮油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青菜头。养殖业以生猪、蚕桑为主。特产董家竹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飞龙乡。
1953年,由飞龙乡划出设董家、大石、石盘3乡。
1955年底,董家、大石、石盘3乡合并置董家乡。
1958年9月,董家乡改为董家公社。
1983年,董家公社改为董家乡。
1984年,董家乡撤乡设镇,改为董家镇。
1992年,飞龙乡并入董家镇。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此地巷子经常被水淹没,得名水巷子。1985年成立水巷子村;1996年由董志街、道志街、三街3个村民小组组合成为水巷子社区,建立水巷子社区居民委员会至…[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此地山形像一条“困山龙”。头在磨子岭,两只眼睛(指两口水井)在大秧田湾,尾在关门石,故名“石龙头”。此地又是交叉路口,来往行人甚多,在此乘凉。日长…[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此地有三个湖泊,里面住有神仙,得名三仙湖。…[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一座四角院庙,得名四角楼。解放前属于飞龙乡第六保;1950年改名为先进村;1957年又更保为先进大队;于1962年分村为先进大队、跃进大队、保…[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是理明、董家、同德等几个场的中心点,得名中和场。…[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位于两山之间的垭口上,得名大垭口。…[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有很多姓彭的百姓居住在一个平坦又大的坝子上,得名彭家坝。…[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此地为古代帝王屠杀邪教“白莲教”场所,取名“官圣”,意为官兵圣地不可冒犯,有震慑之意,后得名关圣场。…[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两块巨大的石头像一条龙,得名石龙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