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梁平区文化镇

地名:文化镇隶属梁平区
行政代码:500155119代码前6位:500155
行政区域:重庆市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长途区号:023 邮政编码:405200
车牌代码:渝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29.5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1.04万人
人口密度:约353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7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文化镇俗称螺蛳店,因该地有一土包状如螺蛳。据传,附近有一座坟,坟上经常布满螺蛳,取名螺蛳坟。后有人在附近修一店子,供过往人食宿,得名螺蛳店。清朝时,一个名叫唐子平的团总,时常在螺蛳店场口上的文庙里处理公务,在建乡时,他把该地取名“文化乡”。撤乡设镇时,沿用名字“文化”。

基本介绍:

文化镇地处梁平县东北边陲,距梁平县城22公里,与开江县新街乡接壤。全镇辖8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1。7万多人,以汉族为主,幅员面积2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00余亩。

文化镇俗称螺蛳店,因此地有一土包状如螺蛳,据传附近有一座坟,坟上经常布满螺蛳,取名螺蛳蛳坟。后有人在附近修一店子,供过往人食宿,得名螺蛳店。文化则因文化乡而得名。此名系清朝时,一个名叫-平的团总,时常在螺蛳店场口上的文庙里处理公务,在建乡时,他把此地取名“文化乡”。解放前辖有13个保。1949年12月7日解放,1951年建村,将原辖13个保改为13个村,1955年改为文化乡,1958年建立文化公社。1967

+查看详细文化镇概况>>

历史沿革:

清嘉庆元年(1796年),名螺蛳店。

民国元年(1912年),始建文化乡。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属第一区。

1949年12月,属城北区。

1953年3月,文化乡分为文化、和平、信发3小乡。

1956年12月,3小乡合并为文化乡。

1958年8月,文化乡改为文化公社,隶属新盛区。

1966年9月,文化公社更名赤卫公社。

1984年10月,赤卫公社改为文化乡。

1992年9月,由文化乡改为文化镇。

重庆三峡博物馆
螺蛳店社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古时习惯性称呼沿用至今。文化镇街道社区居民委员会于2024年由文化村委员会和文化街道委员会合并而成,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合家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为太合村,五家村合为一个村,取名合家村。…[详细]

齐发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因信斗寨而取名信发大队,因齐龙寨而取名齐龙大队,2002年两个大队合并为一个村,故而得名齐发村。…[详细]

永远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说,解放前一直就称永远村。1949年前就称永远大队,到2002年合村并组时与简漕村合并仍旧称为永远村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和平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寓意大家和谐相处,平平安安,故而得名和平村。…[详细]

双盐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年间,建村时村中有一口盐井,由两条山沟形成一个村,于2024年合村并组,故而得名双盐村。…[详细]

长春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因长春村1组龙王庙至3组羊儿垭口是一条长冲,故而得名长春村。…[详细]

三寨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村中有一村寨名为三星寨,建村时该村即名三星寨,后去掉“星”字,故名。…[详细]


还有1个地名与文化镇同名:

以下地名与文化镇面积相当:
到文化镇必去著名景点

文化镇相关名人

文化镇特产与美食
文化镇民俗文化
相关资讯
梁平区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