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北杨镇

地名:北杨镇隶属博野县
行政代码:130637104代码前6位:130637
行政区域:河北省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长途区号:0312 邮政编码:071000
车牌代码:冀F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29.5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2.17万人
人口密度:约736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1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北杨镇因镇政府驻北杨村得名。为颜元故乡,颜李学派发源地。原名杨村,因战国时期三个姓杨在此定居而得名。明永乐年间为同本县其他杨村相区别,根据地理位置改名北杨村。

颜元(1635年—1704年),清初儒家、思想家、教育家,颜李学派创始人。原字易直,更字浑然,号习斋,直隶博野县北杨村(今属河北省)人。 颜元一生以行医、教学为业,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张“习动”、“实学”、“习行”、“致用”几方…… 颜元详细信息++

基本介绍:

北杨镇(Beiyangcun Xiang)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城西北7千米。面积29.5平方千米,人口2.52万人(2002年)。辖11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北杨村。博(野)温(仁)、博(野)望(都)公路过境。

-

沿革

1962年建北杨村公社,1983年改乡。1997年,面积29.5平方千米,人口2.5万人,辖北杨村、窝头、南祝、北小王、芦村、东章、北邑、邓庄、南邑、北彦、北堤圈11个行政村。

-

代码

代码 130637201:~200北杨村 ~201北堤圈村 ~202北彦村 ~203东章村 ~204沃头村 ~205南祝村 ~206北小王村 ~207南邑村 ~208北邑村

+查看详细北杨镇概况>>

历史沿革:

1957年,始设北杨村乡。

1958年,并入安国县,属旭光人民公社。

1962年,复归博野县,建为北杨村人民公社。

1984年,复置北杨村乡。

2024年1月,经河北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厅同意博野县撤销北杨村乡设立北杨镇,以原北杨村乡行政区域为北杨镇行政区域。

清西陵
北杨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原名杨村,因战国时期三个姓杨在此定居而得名。明永乐年间为同本县其他杨村相区别,根据地理位置改名北杨村。…[详细]

北堤圈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于战国时期,因东、西、北三面俱被漳河堤所圈,故名堤圈。后为与城南堤圈相区别,改称北堤圈。…[详细]

北彦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北砚,建于汉朝,因地处砚形地貌之北得名,明初,村庄毁于战乱,砚形地貌历经沧桑以不复存在。明燕王扫北后,从山西夏县迁来此地的居民,以“彦”与“砚”谐…[详细]

东章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于战国时期因处于漳河东岸,故取名东漳,后为书写方便,简称东章。…[详细]

沃头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该村建于战国时期,因地处赵国漳河转向处堤岸上(现漳河已湮)故取名窝头村。…[详细]

南祝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于唐朝,明燕王扫北时村庄遭毁,后杨、米、靳三姓从山西夏县迁此定居,因处于北祝佛寺以南故名。…[详细]

北小王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于西汉,当时有王伯刚、王伯儒、王伯彦兄弟三人在此自立为王,故名小王,唐天宝年间为同南面的小王相区别,改称北小王。…[详细]

南邑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该村居北邑南故名。…[详细]

北邑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传,该村建于西晋,系西晋封邑之地,后该邑被洪水冲为两段,该村居北,故名北邑。…[详细]

邓庄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建于晋朝,当时系南邑之一庄,公元1920年分治,因邓姓居多故名。…[详细]

芦村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建于战国时期。唐代,一度危楼耸立,闻名远近,故得名楼村。到隆庆四年(1570年)因芦姓居多,更名芦村。…[详细]

以下地名与北杨镇面积相当:
到北杨镇必去著名景点
北杨镇相关名人
北杨镇特产与美食
北杨镇民俗文化
相关资讯
博野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