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魁斗镇 | 隶属:安溪县 |
行政代码:350524111 | 代码前6位:350524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95 | 邮政编码:362000 |
车牌代码:闽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7.0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27万人 |
人口密度:约22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4个行政村 |
因位于石竹溪入清溪处,俗称溪口,后因谐音及该镇山体如“魁星踢斗”,故取名魁斗。
魁斗镇是闽南金三角区域内一个古老的乡镇,位于安溪县城西北隅10公里处,东邻参内乡,西连蓬莱镇、金谷镇,南接风城镇与城厢镇,北与南安市诗山镇和蓬华镇交界,面积57.04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7.39宙,山地面积56500亩,果园4828亩,茶园1500亩,其中连片种植龙眼800亩。辖区12个行政村和镇办的翁后林场、黎山果场,人口近3万人。其境内多低山丘陵,地势平缓,海拔在200米以下,最高山峰莲花山主峰775米。晋江上游西溪绕镇区而过,河谷盆地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9--2l℃,无霜期达340天以上,年降水量1600毫米,适宜种植果树,农作物一年可三熟。
魁斗镇是革命老
2024年4月,环境保护部授予魁斗镇2024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文化旅游:
中共安溪中心县委活动遗址位于魁斗镇贞洋村顶洋52号,年代为中华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安溪中心县委位于魁斗镇佛仔格村佛仔格角落48号,年代为中华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宋、元时期,魁斗分属归善乡长泰里和修仁乡崇善里;明、清时期,分属长泰里和崇善里;民国初期,分属县城区、兴善区、第一区;民国34年(1945年)后,分属城苑镇、溪东乡、泰安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分属龙城区、清溪区、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城关区;1958年11月,属城关人民公社;1961年8月,属城关区;1965年4月,撤区成立魁斗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为魁斗乡;1992年8月,改为魁
魁斗镇政府驻地。位于清溪左畔,大山尖西南麓,海拔70米。该村名与镇名来历同。村委会设在魁斗,辖21个自然村。境内有安溪厦华啤酒有限公司。清时,不少村民…[详细]
在镇政府驻地东北3.1公里处,莲花山的石碣山南坡,海拔384米。原名乌材林。古时树林茂密,古木参天,白天行走时难见阳光,因“黑”与“乌”谐音,所以称乌…[详细]
在镇政府驻地东北8公里处,莲花山北坡,海拔420米。村东为顶洋寨,原名撞洋,因易姓先祖自山西太原入闽择居时,曾辗转多处(俗语为撞来撞去),后裔易明宁于…[详细]
钟山村在镇政府驻地东北6公里处,莲花山西北山坡,海拔360米。原与贞洋同村同宗。1961年8月从贞洋村析出。按易氏宗谱记载,贞洋原称钟洋,故取名钟山。…[详细]
在镇政府驻地北3公里处,海拔185米。清代为英厝垅乡(吴厝垅)。因二峡一溪,故原称溪山。民国20年(1931年)10月,0安(溪)南(安)永(春)中心…[详细]
在镇政府驻地东北2.1公里处,海拔94米。村委会设在尾溪,辖7个自然村。村民主要为易、李、张姓。 尾溪村 尾溪、田中洋、顶份头、林头、朱光景、猫厘竹垵…[详细]
凤山村 在镇政府驻地北5.6公里处,龟山墓山坡,海拔340米。原称黄山,因山形似一只下山的凤凰,1981年9月改称凤山。村委会设在洋中,辖5个自然村。…[详细]
在镇政府驻地西2.4公里处,蓬莱山东坡山地,清溪右岸,海拔100米。因该地山势险峻,陡坡多,坑洼多,路难走,村落分散,故原名崎县,亦称崎贯,后谐音改为…[详细]
鲁藤村在镇政府驻地南部1公里处,清溪右畔,大墘山北坡,犁头尖山仙脚迹东麓,海拔65米。古时,当地蔡氏祖宇后山坡上老藤蔓延,村名老藤,后雅称鲁庭,亦称鲁…[详细]
蓬庭村在镇政府驻地南偏西2公里处,向天锣山东坡,岱屏山北麓,清溪右畔。据传,该地开发时,村前清溪中一小岛长满芦苇,与溪岸的芦苇好似联成一片,故称芒洲,…[详细]
在镇政府驻地东南1.5公里处,清溪东畔。清代为半仑乡和龙头乡。原与蓬庭村同一个村,1961年析为独立村。因位于清溪东畔,故名。村委会设在洋中,辖5个自…[详细]
在镇政府驻地东南4.5公里处,凤冠山与石狮湖山北麓,清溪左畔,三面背山,一面临溪。原称山头,相传系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该地陈氏始祖与兄…[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黎村是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魁斗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翁后村是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魁斗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