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国欢镇 | 隶属:涵江区 |
行政代码:350303102 | 代码前6位:350303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94 | 邮政编码:351100 |
车牌代码:闽B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5.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7.62万人 |
人口密度:约479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5个行政村 |
境内有一座千年古刹国欢寺,故名。
国欢镇地处涵江境内东北部,扼守涵江区东北大门,1993年,建镇以驻地有古刹国欢寺而得名,总面积15.9平方公里,下辖15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人,旅居海外华人及“三胞”1万多人,是著名的侨乡。涵永公路、福厦公路、新涵大街、北内环路纵横交错,交通便捷,投资环境优越。涵江体育场,涵江人民公园、涵江广电中心等文化娱乐设施,形成涵江区文化娱乐中心。
该镇不断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辟有洞庭工业小区、中联开发区、国欢企业城、兴利科技园四个工业小区,含有国欢鞋业、怡丰鞋业、国欢制衣、恒盛建材、丹桂工艺等骨干企业。该镇农村已建立千亩龙眼基地、千亩蔬菜基地、万亩禽畜基地和花卉种植基地。2001年,全镇实现
2024年1月,国欢镇被命名为2024年福建省卫生乡镇。
2024年10月,2024年淘宝镇名单发布,国欢镇上榜。
2024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4年淘宝镇名单,国欢镇榜上有名。
202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国欢镇2024年—2024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文化旅游:
黄璞故居宋代,黄璞后裔把古官道边的建于唐代的黄璞故居重修。黄璞故居面阔五间,三进,占地面积达1000平方米。大门外一对明代抱石,刻有“猊貅”图案,刻工精巧。两边门门楣上各嵌一块石额,分别用楷
国欢寺唐名僧妙应禅师和他的俗家胞弟本寂禅师二兄弟都出家后,于其双亲墓西侧的旧居建庵奉佛,初名延福院,为囊山慈寿寺的属院。后梁开平元年(907),奏请赐额,适闽王王审知以孙王昶出生,因名国欢寺
黄冈祠黄冈祠位于涵江梧塘公路黄巷坡西侧,这是纪念黄岸的祠堂。门楼是四柱三楼的花岗岩0式,黄色琉璃瓦顶,埕内列石马、石羊……。碑墙上嵌着十多块自唐代以降的历代碑碣,是黄巷历史的真实记载。埕前有
云腾故居位于国欢镇黄霞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24年12月,被公布为涵江区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又称林氏三座厝,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近年整修,保持原格式、原构件。坐北朝南,面
悟原堂位于国欢镇黄霞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24年12月,被公布为涵江区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近代修,坐西朝东,由内埕、门厅、正殿组成;面阔3间
辖境宋、元属莆田县唐安乡延寿里;明、清属莆田县二区延寿里。
民国时期属囊莆田县第二区、囊山乡、仁德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莆田县二区、涵江人民公社、涵江区涵江乡。
1993年1月,涵江区撤乡建镇扩办(街道办事处),成立国欢镇人民政府,仍属涵江区管辖。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位于塘头东北部末端,故名。宋、元时期属唐安乡永丰里;明、清时期属三区永丰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期属新洋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涵江区新洋乡;195…[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系塘头8个村中最后开发的一个村,原为一片海坡,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与邻村交界,名劳界。莆田方言中“界”与“柄”同音,方言称柴柄,后因当地村民以林姓为主,演为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沁东村,即因位于沁水东侧,故名。宋、元时期属莆田县唐安乡延寿里;明、清两代,隶属莆田县二区延寿里;民国时期,先隶属莆田二区囊山乡联保,后隶属囊山乡、江…[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塘西村,即因原属塘头境,位于塘头的西侧,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黄霞村,即因人口主要集中于黄巷、霞霄两地,1958年组建黄霞大队时,取黄巷之“黄”字与霞霄之“霞”字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洞庭村,即元朝时期,董姓先民与陈姓先民迁居至此,耕种田地,传宗接代,称董陈村,后方言谐音雅化为洞庭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码头村,即因很早以前靠南面地段是大海滩,建有码头,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都邠村,即位于古时群众通往码头集市贸易必经之路的大路边的自然村落,原称路边,后来因“路边”按莆田方言发音不悦耳,遂改称都邠。…[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沁西村,即因位于沁水西侧,故名。宋、元时期属莆田县唐元乡延寿里;明、清时期3属莆田县二区延寿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沁园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沁…[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和梧塘镇南坡合为一乡,故取南坡的“南”字,又取上林、下林、东林的“林”字命名而成。…[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即因由三个自然村组成,村民以陈、郑、冯三姓为主,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为黄姓村民住地,先祖黄怀玉于明朝洪武年间从涵江黄巷迁往城里后搬到卓坡犁头,再由卓坡搬到塘头,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三江口镇农山村陈氏巷利族自明代就沿袭于此,其先祖为巷利角人,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即因古时有个刘庄潭,地处刘庄潭尾部,溪水流经于此,故名。…[详细]
黄璞(837~920年),字德温一字绍山,号雾居子。历史学家、大学问家、文学家。唐进士官至唐朝翰林院崇文馆大校书。黄璞其故居有两处。一在福建莆田市涵江区国欢镇黄巷山前黄即早年故居(今莆田国欢镇黄霞村)
黄镛(1230-1300年),字器之,南宋莆田县涵江黄巷(今福建莆田市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人。宋景定三年(1262)进士,官至右丞相,参知政事、平章军国兼知枢密院事,加太傅,封涵国公。宋宝祐元年(12
黄岸(674-756年)字宗极号魁杰,唐初隐士黄冲公子,是入闽始祖黄元方(字彦丰)(黄元方为八姓衣冠入闽之一,随晋元帝南渡,辗转入闽,居于福州候官黄巷(今东街口南侧黄巷))嫡系十一世孙。黄帝一百零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