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后黄社区 | 隶属:西天尾镇 |
行政代码:350304100002 | 代码前6位:350304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94 | 邮政编码:351100 |
城乡分类:主城区 | 分类代码:111 |
车牌代码:闽B | 行政级别:社区 |
相传因明代涵江黄巷后黄派始黄蟾后裔迁居于此,故名。
2024年12月,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确定后黄社区为2025年度福建省“一村一品”专业村(乡村旅游)。
2024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确定后黄社区为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2024年12月,后黄社区被确定为福建省第一批高级版绿盈乡村。
2024年6月,后黄社区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24年9月,住建部公布了2024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名单,后黄社区入选美丽乡村示范村。
2024年10月,后黄社区入选福建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
2024年3月,司法部、民政部表彰后黄社区为第六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2024年2月,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后黄社区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后黄 村
后黄村位于莆永路东侧,距镇中心1公里,是著名的侨乡。现有6个村民小组,居民258户,总人口达973人,党员65名。全村拥有耕地345.3亩,林地85.5亩,果树250亩,现有村道4公里。2007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197吨,蔬菜417吨,水果总产量32吨,畜产品产量达66吨,村财收入7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22元。
后黄社区与碗洋村、龙山村、渭阳社区、吴江村、澄渚社区、三山村、象峰村、林峰社区、林山村、后埔村、下垞村、北大村、洞湖村、溪白社区相邻。
宋、元时期属武化乡;明、清时期属二区兴教里,民国时期分属三区澄龙乡、仁德乡登黄保;新中国成立后属四区后黄乡;1952年属梧塘区后黄乡;1955年属梧塘区河山乡;1957年成立后黄高级社;1958年成立涵江公社后黄大队;1961年成立西天尾公社;1984年改名为西天尾乡后黄村;1986年12月又改为西天尾镇后黄村;2002年为荔城区西天尾镇后黄村,2024年11月至今为后黄社区居委会。
后黄社区附近有莆田工艺美术城、莆田梅妃故里、后黄村、文峰宫、莆田苦竹寺、浦口宫等旅游景点,有兴化米粉、兴化桂圆、莆田荔枝、莆田桂圆、油拌索面、兴化煎粿等特产,有妈祖祭典、莆田九鲤灯舞、惠洋十音:莆田民间艺术、妈祖信俗、妈祖回娘家祭祀民俗、江梅妃传说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