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碗洋村 | 隶属:西天尾镇 |
行政代码:350304100208 | 代码前6位:350304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94 | 邮政编码:351100 |
城乡分类:城乡结合区 | 分类代码:112 |
车牌代码:闽B | 行政级别:村 |
因地势平坦如洋面,宋代曾以生产瓷碗著称,故得名碗洋。
2024年11月,福建省爱卫办命名碗洋村为2024年福建省卫生村。
碗 洋 村
碗洋村位于莆永公路东侧,距镇中心1公里。现有7个村民小组,居民307户,总人口达1124人,党员56名。全村拥有耕地301.4亩,林地3.4亩,果地194亩,现有村道4公里。境内还有古瓷窑址、关圣庙等县级保护文物。2007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248吨,蔬菜413吨,水果总产量23吨,畜产品产量达294吨,村财收入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995元。辖区内拥有永大鞋面加工厂、兴达织带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及一些传统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碗洋村与渭阳社区、后黄社区、龙山村、三山村、吴江村、林峰社区、澄渚社区、后埔村、象峰村、北大村、林山村、洞湖村、下垞村、溪白社区相邻。
碗洋联络站旧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碗洋村加兰自然村。1940年,该村陈玉兰与丈夫成为莆田地下游击队的联络员,在家里设立联络站,为游击队员提供衣食住宿。在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为党的地下组
关圣庙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碗洋村,类别为古建筑。关圣庙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南至建筑外墙外延1.5米,北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西至主殿前廊外延2米,东至建筑外墙外延2米。
宋、元时期属武化乡;明、清时期属二区仁德里;民国时期属三区澄龙乡;新中国成立后属四区澄渚乡;1952年属梧塘区澄渚乡;1954年属十区;1957年成立澄渚高级社;1958年成立涵江公社碗洋大队;1961年改为西天尾公社碗洋大队;1984年改为西天尾乡碗洋村;1986年12月改为西天尾碗洋村;2002年至今为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碗洋村,设碗洋村委会,并沿用至今。
碗洋村附近有碗洋联络站旧址、关圣庙、莆田工艺美术城、莆田梅妃故里、后黄村、文峰宫等旅游景点,有兴化米粉、兴化桂圆、莆田荔枝、莆田桂圆、油拌索面、兴化煎粿等特产,有妈祖祭典、莆田九鲤灯舞、惠洋十音:莆田民间艺术、妈祖信俗、妈祖回娘家祭祀民俗、江梅妃传说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