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靖城园区 | 隶属:高新区 |
行政代码:350627400 | 代码前6位:350627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96 | 邮政编码:363600 |
车牌代码:闽E | 行政级别:街道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8个行政村 |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草坂,近义词“藻苑”,地形平坦,草木丛生。因由海澄县圳美村陈氏迁居至此,因地形平坦,草木丛生,取名“藻苑”,后演变成近义词“草坂”,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旧时陈氏从龙岩大房派系迁此定居,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取“草鞋店”和“前坂”首字命名。民国时期为武山乡前坂保,解放后为前坂乡,1958年为管理区,1961年建立草前大队,1984年改称草前村委会。…[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吴姓较多,取名天口,故名。解放后为天口乡,1958年为管理区,1961年建立大队,1984年改称天口村委会。…[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清代张氏在许惟山下湖边开基,原名许湖,方言谐音为古湖,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径里又名桔子社,天宝林氏迁来桔林定居,取吉祥之意,原名吉里,径山道路开通后改称径里,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沈氏从龙海步文赤石村迁此村时,溪边芦苇杂草丛生,取“沧”字,居住在溪边,取“溪”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廍前村是福建省漳州市高新区靖城园区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游氏开基村在坑边,故名。民国时为武山乡,解放后称游山乡,1958年为武林管理区,1961年分开建大队,1984年改为游坑村委会。…[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武林,河南渤海武林村高氏祖先开基村名。因明末河南渤海武林村高氏祖先居漳浦后又分居龟寨山下开基,为纪念祖先开基而延续此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明朝刘氏从龙海县海汀下迁来割底港开基,取“海汀下”的“下”和“割底港”的“割”起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龙,即龙潭。合,即合并。因清时龙潭与穴口合并,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下,即地势较低处。魏,姓氏,在此借指魏氏族人。因魏氏祖先在龙海港的卢桥下定居搬迁来,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湖多,填沙建居,原名湖店,后称奠店。方言谐音为郑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前有湖,村后有山,故名。民国时为湖山保,解放后为珩坑乡,58年为管理区,1961年与珩坑乡分开建立大队,1984年改称湖山村委会。…[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形像“鲤鱼”,原名“渔进社”,居民靠溪,流水沥沥有声,改称“沥水”,解放后余沥水赴京参加全国劳模大会,改称沥阳,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489,城乡分类代码:123,为特殊区域。
漳州农校社区是福建省漳州市高新区靖城园区下辖的社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