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竹管垅乡 | 隶属:寿宁县 |
行政代码:350924203 | 代码前6位:350924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93 | 邮政编码:352000 |
车牌代码:闽J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4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024人 |
人口密度:约7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9个行政村 |
因弯弯田垅似竹管而得名。
寿宁县辖乡。1958年设竹管垄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0.8万。福(安)寿(宁)公路贯穿全境。辖竹管垄、旁洋、江后、坑底林、李家洋、芹菜洋、刘坪、横山、后洋9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薯类,兼产茶叶、花菇、竹木。
2024年1月,竹管垅乡被命名为2024年福建省卫生乡镇。
2024年10月,福建省农业农村厅认定竹管垅乡定为第二批福建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明代属福安里四都。
清代属东南乡。
1912年属斜滩区。
1934年属斜滩镇。
1936年属第三区(斜滩)。
1941年6月属斜滩实验乡。
1945年属斜滩示范乡。
1949年7月寿宁县人民政府成立,8月属斜滩区,10月属斜滩区斜滩乡。
1952年属第二区(斜滩)。
1955年属斜滩区。
1958年11月设幸福公社,驻地竹管垅村,12月驻地搬迁梧岗亭。
1959年3月撤区并社,幸福公社所辖的5个大队归斜滩公社管辖。
19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傍洋与西冈对面,西冈定居较早,看傍洋象一条垄,又隔蟾溪,故称傍山垄,(方言:对面山的意思)。1959年,县委书记处书记王甲贤到傍山垅下乡时说“寿宁为南…[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附近有三岔(山口)相对,土话叫“扛”,“扛”与“江”方言同音,演为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后洋村原称望德后洋。据史料记载:形似晋武坐堂,左脚踩蛇、右脚踏龟、狮象把持水口,村前方左右有马头岩,石犬岩形象岩座,因此得名望德后洋。又因村居花眉垱冈…[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原来多产毛竹,村处山垄,故称。又一意为:因弯弯田垅似竹管,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迁居时一片大森林,其底下有一坑,故名。叶氏始祖叶永富于明永乐九年(1411)由北浦(今犀溪村)迁居至此,现已繁衍十五世。民国时期属斜滩区管辖。土改时属…[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李家洋村是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竹管垅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芹菜洋村原名钳底洋。传说水尾两山形似蟹钳,日分夜合,形成内中一洋,故此得名,后因方言谐音传为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刘坪原名罗盘,因村坊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形似罗盘,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凤山,因村坊坐靠凤山之腰,故名。横山村沈氏始祖沈材二为避官台山兵乱,四寻逸隐,便于明正统四年(1439)由章坑(今属鳌阳镇)迁入,现已繁衍22世。…[详细]